织指挥体系和预案库,加强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要完善网络信息堵控机制。把互联网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对敌斗争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加强网上监控、巡查,落实技术防范措施和管理责任制,及时封堵各类有害信息,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类网上破坏活动,保障信息网络安全。
(二)把握人本要素,在维护广大群众利益上下苦功。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妥善处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既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兼顾好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切实保障在利益关系调整中的社会稳定。要坚持预警在先。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和抓工作延伸,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重点抓好信息维稳队伍建设,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和调控提供参谋,增强预警能力和调处能力,切实把问题发现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始发阶段;要坚持民利必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位置,在出台工作措施前,充分考虑社会的可承受程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防止与民争利。同时,畅通信访渠道,完善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和领导包案、约访、下访及督办制度,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对抗。要坚持处置为先。在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时,必须按照“三宜三不宜”和“三个慎用”原则,依法妥善处置,努力从源头上缓解和消除社会各阶层、各利益团体间的冲突和对抗,坚决避免因处置不当而使矛盾激化、升级,做到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治安。
(三)把握安全要素,在保障良好治安环境上下苦功。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直接的要求,就是人民群众能够在一个长期安全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发挥平安创建的特殊作用,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和谐平安的职责。当前和今后一时期,要坚持把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来抓。要主动进攻,不断提高精确打击水平。坚持“命案必破”,加大对杀人、爆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实现“两降一升”的目标;坚持“黑恶必除”,及时铲除各类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决不让其发展坐大。坚持“热点必治”,对“两抢”、盗窃、诈骗等多发性案件及黄、赌、毒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
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同时,要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和手段、队伍专业化步伐,不断提高打击和管理水平;要整体防控,努力遏制和减少发案。积极推进以“点上控、线上巡、块上守”为重点和以人防、物防、技防为支撑的防控机制创新,进一步改进勤务方式,强化警力时空覆盖,提高对重点部位、路段、时段“网格化”巡逻的频度和密度;切实强化阵地控制工作,及时堵塞可资违法犯罪活动的间隙;深化社区警务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动态管理,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要强化监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改革警务勤务模式,加强路面行车秩序管理,深入开展交通、消防及危险物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完善公共设施和制度建设,坚决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把握法治要素,在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上下苦功。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和法治的精髓,更是人民警察执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一要坚定执法理念。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使执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