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定期开展义诊,为公众监测血糖和向他们宣传糖尿病预防知识;开展糖尿病风险评估(到社区为公众监测血糖,测量和计算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比例,身体脂肪厚度等),建立糖尿病病人档案,定期电话随访。
3、对同业的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开展护士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帮助护士获得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4、协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工作,促进多学科协作,共同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恰当、有效的管理。
5、在院内开展专科护理会诊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我们的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专科护士都要走出去,在全院中开展糖尿病的各项维护工作,当各科室遇到糖尿病病例时,书写“专科护士会诊单”,邀请专科护士到病人床边进行一对一的专科指导,如: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导,饮食指导、糖尿病足护理指导等等。
6、协助医生开展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工作。
二、结果
从2009年开始,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医院开展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每月1次,举行糖尿病联谊会2次,护理义诊18次,开展护理会诊近百人次,举办省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行为医学与糖尿病健康教育)1次。
1、通过定期举行健康知识讲座,使病人和家属掌握了糖尿病预防和自我护理知识,密切了病人与专科护士的关系,取得了相互间的信任,使健康指导及管理顺利开展。通过在医院开展糖尿病知识培训,使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掌握了糖尿病有关知识,提高了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2、通过对病人进行护理会诊,专科护士能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教育和指导,如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健康相关行为指导,帮助病人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建立健康行为,提高遵医行为。
3、通过开展义诊和普查,早期识别了糖尿病高危人群,提高了公众对糖尿病的预防意识。
4、通过协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工作,使糖尿病病人尽快获得最佳治疗和疾病管理。
三、讨 论
1、 糖尿病与生活行为: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膳食)和缺乏身体活动(体力活动减少又缺少体育锻炼)是引起代谢紊乱酿成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基础[4]。其后果是营养过剩、体质酸化→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患病。据世界医学研究发现:在慢性病形成的原因中,遗传因素只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这说明不良生活方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我国糖尿病发病趋势处于一个迅速的增长期,主要以2型糖尿病为主,其流行的一个特点是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另一个特点就是发病提前,并发症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和体力活动减少所导致的超重和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生活不规律、吸烟酗酒、不良疾病行为等均会导致血糖控制不良,加速糖尿病进展,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管理的核心是预防控制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是一个提高健康知识和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艰巨过程。既然糖尿病是由于不合理生活方式造成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着手,也就是说要针对病因进行纠正。近年来,对糖尿病前期者采取干预措施的结果显示,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试验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