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高了农村党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责任感,调动了农村党员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推进了选派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工作顺利开展。2009年,第二批57个选派村分别成立了党员学习教育监督岗、科技示范岗、社会治安维护岗、计划生育监督岗、村务财务监督岗、民事调解岗、文明新风岗等一系列岗位,确定入党对象129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4人,发展党员23人,新建立“双培双带”对象户437对。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增强选派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选派村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广大选派干部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至目前,各选派村进入选派办帮扶资金帐户47.78万元 ,已投入基础设施建37.78万元。两年来,选派村共修建村级道路273.8公里,开挖当家塘76口,打抗旱井42眼,修建桥涵88座,整改低压线路259公里,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广大选派干部还认真按照《村民委组织法》和《村两委议事规则》,大力开展“四民主两公开”工作,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培养、选拔、管理机制;按照《村务公开暂行办法》的规定,普遍推行了村务公开“明白袋”制度,坚持按章理事,维护了选派村的稳定。选派干部团结和带领一班人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村、户活动,移风易俗树新风,共创建文明户1131户,使选派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选派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两年的实践锻炼,选派干部普遍感到,学会了许多机关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在机关体会不到的感受。对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艰巨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强化了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对发展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经验,增强了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
(三)、以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提高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选派干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两年来,共举办“菜单式”培训343场,成立专业协会49个,调整产业结构1.8万亩,多渠道输出劳务人员0.8万余人。各地还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杠杆”和“酵母”作用,精心实施发展项目,使选派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至目前,全县第二批57个选派村已全部完成了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完成项目59个。其中,运用股份合作制项目的34个,林业类3个、水利类9个、养殖类2个、农技服务中心6个,用于土地开发以及资金外借等形式建设项目5个。投入使用专项资金216万元,吸纳社会资金71.5万元,为村集体增加现金收入109.5万元,增加群众收入43.15万元。各选派村还以项目建设为启动点,通过招商引资新建成村级集体经济实体15个,总投资1818.2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30.3万元,为选派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精心准备,扎实开展好选派村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9年12月,我县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启动后,各个选派村立即行动起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个主题,进行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广大选派干部在带头学习相关的学习内容基础上,还重点学习了各级党组织的有关政策要求与工作部署,切实掌握每个阶段、各个环节工作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使得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动作有声有色。在认真搞好集中学习的同时,选派干部还认真开展了“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