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和家属不能正确认识生命与死亡、健康与疾病的矛盾统一关系,不能正确面对特异体质、合并症、并发症导致的医疗失败。四是患者和家属的不信任心理和不配合行为,会导致治疗延误和医患矛盾,甚至引发严重纠纷。五是个别人在社会负面影响下和不法分子的挑唆下主动或被动地通过医疗纠纷借机谋财。
今天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可以说对患方、对医方和社会均有百害而无一益。首先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由于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及其家属将因单方面的“自作主张”,不信任、不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而影响疗效;因医务人员被迫的防卫性检查、不必要的转上级医院而增加额外的医疗费用负担;因医务人员不敢冒风险抢救而耽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可能因不愿意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而被打着“良好”服务、“低廉”价格幌子的不法人员所骗,损害生命健康。而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机构治安状况恶化,正常医疗秩序遭到破坏,医疗机构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人、财、物力来维护治安、处理争议、应对诉讼,增加了管理成本;医务人员身心疲惫,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自我防卫下开展医疗服务而影响诊疗技术的发挥,因不敢冒风险而导致抢救成功率的下降,因“举证倒置”而被迫开展大检查,加重了患者负担。最后对整个社会来说,作为一门不断探索、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医学将因医患关系紧张,医院和医务人员不愿开展新技术和冒风险救治病人而影响医学进步;庞大的患方群体对社会信任度的降低,将直接加剧社会信任危机;因医患关系紧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医院管理成本的增加、不合理的高额赔偿必然导致全社会医疗卫生成本的剧增。因此,无论从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保障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出发,还是从推动医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而言,我们都必须构建和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医患沟通就是一种必须的治疗方式。医患沟通不够、效果不佳,已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瓶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并立即着手解决。
虽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但是,我们要看到,医患关系已经慢慢地从低谷中走出来。去年9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优化医疗执业环境的若干建议》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吴仪副总理已作出重要批示,卫生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报请国务院研究。去年10月,我厅也将优化医疗执业环境的请示上报了省委、省政府,省政府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即将结束,正在争取省委、省政府联合行文进行具体部署。前不久,我厅与省委宣传部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涉医报道。这些为我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现在,我们在看到了问题,认识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必须从行业内部认真反思。在此,我想请大家要认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先看世界,在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如我国的一些国家,医患关系为什么没有我国紧张?再看过去,20世纪80年代以前,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远没有现在高,医患关系为什么较现在和谐?第三看基层,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远远低于城市大医院,为什么医患关系反而更和谐、医疗纠纷反而更少?我认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应该也只有眼睛向内,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多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方面查找原因,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努力,做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这一“利民众、利社会、利卫生”的大好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