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的短视者,而应以政治远见和历史眼光看待编史修志事业。实践证明,凡是能力强、有政绩的领导,大都了解历史、掌握地情。所以我们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党史史志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党史史志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千方百计为我区的编史修志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广泛征集,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党史的资政优势为全区中心工作服务。
党史工作是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研究、总结和利用。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成功经验教育人,用党的历史警示人。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好党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工作,让党史研究更好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精心征集编纂,全面完成党史征集研究任务。我区党史资料征集内容主要包括《中共泰安县(市)历史大事记》(1949年10月~1985年5月)、《中共*历史大事记》(1985年6月~2008年3月)和《中共*区组织史资料》(1987年11月~2008年3月)。《组织史资料》和《党史大事记》的征集与编纂,是党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史资料》系统、完整地概括了组织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发展过程,记述全区机构干部的任免变动情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实用价值。《党史大事记》分为两部分,其中《中共泰安县(市)历史大事记》是市规划任务,即将原泰安市的历史编纂由泰山区和*区分别承编,泰山区编写1925年至1949年9月部分,我区编写1949年10月至1985年部分。泰山区承担的《泰安县党史大事记》(1925年~1949年9月)部分已于九十年代出版。因此,我区承担的1949年~1985年5月《泰安县党史大事记》必须尽快编印出版。征集编写《党史大事记》,一方面能为研究地方党史提供基本线索和可靠资料;另一方面,使读者能从中学习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起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特别是1985年6月~2008年3月的《中共*历史大事记》,这一时期是*区发展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搞好这段时期的党史研究,对于总结我区改革发展经验,做好当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政借鉴作用。党史三本书的总体规划为九十万字。这三本书的征编出版是今明两年党史工作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同时还要做好为省、市党史部门上报组稿工作,时间紧迫、工作量大、政治性强、责任重大,需要全区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与协作。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按照征编方案要求,集中突击征集编写,按时将资料报送上来,以确保按时完成这三本书的征编任务。
2、以"资政"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史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党史的资政作用,研究、总结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推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党史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思路,拿出好的资政成果。一是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开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资政专题研究。二是要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开展资政研究。三是要通过研究泰安县的"三反""五反"斗争,为当前的反腐败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3、发挥党史工作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要坚持做好经常性、普及性的宣传,扩大党史宣传教育覆盖面。要在以往开展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中国成立55周年和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组织开展好"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发表纪念文章,并借助现代媒体,创新宣传形式,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对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