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大举措。行政许可是一种很重要的行政权力。行政许可法从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出发,严格控制行政许可设定权,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这有利于减少和限制不必要的行政许可事项,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减少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直接干预,防止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公民个人生活的过度干预,促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四,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为各类经济主体及其经济活动创造宽松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当然,也离不开政府通过许可的方式配置有限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得过细过多,会遏制企业的活力;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了部门分割和地方封锁。行政许可法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划定许可范围,作出禁止性规定,目的就是要革除生产和流通领域中一切人为的障碍,降低行政机关的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商品流通和服务市场化,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第五,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公共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过去行政审批随意性强,监督制约不力,是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查处的政府工作人员腐败案件,许多都与滥用行政审批权有关。行政许可法既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作了规定,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监督制约,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权力滥用和权钱交易。
总之,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执政为民、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把贯彻实施这部法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出成效。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
法律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限制和规范私权利及公权力的行使及运用,而法治政府的核心在于政府要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重点在“治官”,其基本的意义在于“治国者先受治于法”。政府不依法行政,就无法要求被管理者守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工作已进入了实质性的攻坚阶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适应行政许可法对政府工作的新要求,努力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首先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六个理念”。第一,牢固树立法治政府是服务政府的观念。要在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上下工夫。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正把人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政府服务质量好坏的评定标准,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合理配置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能,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第二,牢固树立法治政府是责任政府的观念。政府服务于人民,核心是负责。对人民的承诺,要说到做到,坚决兑现。要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接触矛盾,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