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依法扫除***、邪恶势力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四)要从农民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要引导农民淡化对土地的依赖情结,而强化对土地的市场观念,要从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方面勇于探索。要鼓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要多用政策、市场手段,善于打政策擦边球,发挥农村土地多而廉价,劳动力资源、原材料丰富的优势,改善信用环境,盘活民间资本,引导农民养成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有新的人才观、就业观、成就观,有开明开放的意识,更要有亲民意识,从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高度来思考和统筹安排农村工作,解决“三农”问题。
五、树立五种意识,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一)树立学习意识。从提升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领导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加强学习,认真领会《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农村的政策法规教育,提高适应村级工作的能力。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不学习是适应不了农村工作的。为此,新一届村干部要把学习做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克服“学习理论无用”、“不学也能干工作”等错误思想和重干轻学现象,认真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学会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农村,学会用法律手段处理农村问题,学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在学习方式上,既要积极参加乡、县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又要坚持经常主动地自学;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群众学、向实践学。通过不断的学习,真正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有思想、有能力、有水平的村干部。
(二)树立创新意识。新一届村委会要牢固树立“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念,时刻绷紧发展这根弦,唱响发展主旋律。在农村牧区,只有发展,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目标。因此,广大村干部要树立强烈的发展观,要依托本地优势,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力争实现农村牧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要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拘泥于传统,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不照抄照搬;在尊重客观规律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要开
辟新思路,启发新思维,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要以新的视角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努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工作有新举措。
(三)树立自律意识。村干部要管住“嘴”,不大吃大喝,不挥霍浪费。要管住“手”,不多拿多占,不侵吞集体资产。要管住“头”,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问题,克服个人主义,防止滥用职权,坚决杜绝为个人、家庭和宗族谋取私利。要增强自律意识,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强化“慎独”观念,善于解剖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执行好村务公开制度和议事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弘扬正气,敢于同不正之风斗争,做到不贪不占,反对奢侈浪费,树立公正廉明,勤政为民的形象。
(四)树立全局意识。“团结就是力量”,村班子团结,经济就发展,不团结搞内耗,经济就停滞不前。村干部要从本村发展和全体村民共同利益的大局出发,不计个人恩怨,搞好团结。一是搞好“两委”班子的团结,坚持党支部的领导,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搞“家长制”、“一言堂”。一把手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