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间冷”,就是农村基层干部对改革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五怕”:一怕改革后农民直接参与村组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削弱村干部对经济的支配权;二怕改革触动利益关系调整,影响村干部自身的经济收益;三怕股份量化处置不当激化干群矛盾,影响农村稳定;四怕按股分红削弱集体积累,影响村组发展公益事业;五怕改革费时费力,影响中心和重点工作。面对同样的改革政策,同样的工作对象,同样的工作压力,为什么有的单位在积极推进,有的单位却犹豫不定?说到底还是一个领导重视程度、思想解放力度的问题。因此,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把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作为解放思想的实际行动,弄懂吃透改革精神,正确看待和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深入细致地做好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工作,摒弃私心杂念和畏难情绪,坚定改革信心,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和环节。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从试点经验看,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把“边实践、边规范、边提高”的原则贯穿始终,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环节。一是严格坚持改革的原则。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民主决策、阳光操作,依法办事、维护稳定三个基本准则,坚持“客观、公正、民主”、依法规范操作的原则,对法律法规及政策已经明确规定的,必须严格执行,不得变通。对法律法规不明确或缺乏政策依据的事项,必须提交社员民主讨论决定,确保改革方案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二是严格执行改革程序。要严格按照“建立组织,制定计划;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人员界定,股权设置;征求意见,通过方案;股份量化,公布清册;通过章程,宣告成立;总结提高,规范运作”等八个步骤实施改革,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简化和变通程序,更不得弄虚作假。三是认真组织相关会议。在实施改革过程中要努力开好四个会议,第一个是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会议,学习文件,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坚定信心;第二个是改革动员大会,进行宣传发动,表决通过改革动议;第三个是社员(代表)大会,通过改革实施方案,表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和农龄测算办法;第四个是股份合作社成立大会暨首届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章程》,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四是严格公开公示。为确保改革在阳光下进行,改革单位必须做到“六个公示公开”,即改革实施方案、清产核资情况、人口、农龄测算结果、股东代表名单、股权清册、股份合作社章程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要及时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五是严格规范文本。为保证改革的规范运作,全区统一印制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股权证等格式文本及相关表式,用于各改革单位参照执行和使用。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对改革实施方案、清产核资情况和章程的草案进行严格审核,履行好相关的审批程序,力求数据与文本资料客观、真实和完整。
三要切实维护村民利益。改革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把维护、发展群众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谋利贯穿始终。要充分发扬民主,多让群众唱主角。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多征求群众意见,多同群众商量。出现意见分歧时,要多开会、开小会,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尤其要做好骨干群众的工作,通过骨干群众引导普通群众,以赢得绝多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要严格把握政策界限,注意区分共性和个性问题,对共性问题一定要充分考虑多数群众的意见,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个性问题要慎重对待,提交社员民主决定,并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切实维护大多数群众利益。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改革的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