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数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农牧区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的强劲动力。
五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必须要建设一个好的阵地。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多渠道投入,千方百计加大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力度,高标准、严要求新建和维修了60多个村委会,配备了办公设备,有效解决了村“两委”班子无处办公、党员无活动阵地、群众无法培训等现实问题,使村级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农村党员活动的中心,村民议事决策的场所,干部教育培训的基地,村级公共服务的平台。
以上这几条经验,是我们在开展“三建一促”活动中,结合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出来的,不仅对我县当前的农村党建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也是我们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必须坚持和发扬光大的。
二、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开展“三建一促”活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建一促”活动开展一年多来,从活动本身来看,各乡镇大都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活动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也各具特色,活动的成效也初步显现。但是,在多次的督查和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各乡镇开展“三建一促”活动的进展是极不平衡的,有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党建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助推器”和重要保障,认为这是一项虚的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党建工作上不去,经济工作无成效;有的领导不得力,抓落实的办法和措施不多,力度不大;有的由于基础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工作的主动性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还有的工作停留在面上,诸如协会党支部尽管建了起来,有机构、有章程,但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党员结对帮扶,尽管结了对子,但没有实际行动。党支部和党员做了承诺,但真正兑现了的有几条,等等。而从全县农牧区党建工作的现状来看,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进展不平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够强,基层组织建设方法措施不多,农牧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和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员联系帮扶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的意识淡薄,部分农牧村党员发展断层大,党员老化问题突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三建一促”活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始终联系“三农”工作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开展“三建一促”活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大家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难点和重点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可以这样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几年下发1号文件,对“三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些安排部署,全部要靠基层各级党组织去贯彻落实,我们开展“三建一促”活动,真正的目的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开展“三建一促”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确保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高于“十五”的增长水平;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力争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民族县提升2个位次;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天祝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人人上得起学、看得起病、养得起老”的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要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