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家政保洁服务,分办行政投诉11条,全部由区内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在区政府网站上反馈。真正实现了民思我想,民意我行,民权我护,民生我助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3、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工作有序运行。一是健全各类社区自治组织。全区34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协商会和社区保障、法律、卫生、文化、体育、环境、就业等工作组织,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职能作用。二是优化社区干部队伍。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中,使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的优秀人员充实到社区。目前全区179名社区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82名,占46%,平均年龄33岁。中共党员63人,占35%。通过连续两年的双十佳竞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三是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在保障社区干部补贴及时发放的基础上,两次调整社区干部补贴,主任、副主任、委员将分别达到500元、420元、340元。今年将出资5万多元对107名符合养老保险条件的社区干部实施养老保险。四是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社区治安、卫生、环境建设、便民利民等服务,特别是组织了城市低保对象家庭中有劳动能力暂未就业人员参与了社区服务。目前全区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119支,志愿者人数达到2607人,开展了17000多人次的服务。五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全区机关普遍建立了联系社区制度,明确深入社区调研、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技能培训等形式,为社区内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开展就业服务。出资61万元购买了740个公益岗位,安置“4050”人员就业。积极开展就业培训,近年来共培训2500人次,实现就业10000人,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明确职责,齐抓共管,社区建设合力不断增强
为保障社区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全区建立了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包街责任制,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8个指导组,协力推进社区建设。区文明办、城建、环保等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生态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公安分局积极开展警务进社区活动,社区民警通过居民选举兼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建立了80人的夜间巡防队,有力地保障了社区治安。卫生部门建立了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已建成的16所社区卫生医疗站(所)覆盖人口14.3万余人,占城区人口总数的80%以上。宣传、教育、文化、体育、法律等部门,以“四进社区”和“爱祖国、爱**、建设新家园”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亲合力。全区建成的一大批文体设施和组织居民开展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去年以来,全区广场文化活动达到220多场,参加演出5300多人,观众达5万多人次。襄平街道的社区老年大学、母亲学校已成为省、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典型。群团组织主动深入社区开展工作,有效地拓展了社区工作领域。许多民营企业家积极进入社区,为社区待业人员和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强化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参与意识。经过积极努力,全区基本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区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新格局。
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2004年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区公共服务中心的正式启动,受到了省、市领导的热切关注和高度赞誉,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与会领导到现场进行参观,宏伟区、弓长岭区等先后到中心参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