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稳定的矛盾,就必须当机立断,处置到位。总之,在具体工作中要灵活掌握,因情制宜,一案一策,尽量把大量社会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乡镇和部门,以维护全县稳定发展的大局。
六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信访干部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善待群众。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情问题始终是基础,是关键。如果缺乏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这不仅是党性问题,也是品质上的问题。作为信访干部,就应该扑下身子,走村串户,到群众中去下访,联络感情,体察民情,深入调研,这是掌握情况、找准矛盾症结、处理矛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功。曾经有一个乡因为一个小小的信访案件,却出具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行政裁定,把事情办得一团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办案人员没有带着感情下访群众,调查实情,凭想当然办事,以致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作为信访干部,必须把立足点扭转过来,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体察群众的艰难,研究群众的心理,调查矛盾的实情,抓住矛盾的症结,给予切实解决,以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维护全县稳定,推进全县各项事业更快发展。
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接访工作是融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为一体的一门艺术。大家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访谈艺术技巧,理解人、同情人,掌握上访者的内心世界等心理素质。
首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上访人。大部分上访者都是为了弄清是非、分清曲直的,信访工作人员首先应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展开工作。
其次,要热情接待,增进感情交流。交真心、谈实意,构建一个良好的访谈情境,如问寒问暖,让座让水,让上访者有到"家"之感,为接待来访创造良好的气氛。
第三,要态度诚恳,以诚相待。热情能缩短感情距离,诚恳和真诚是打开心灵的钥匙,上访者大多由于反映的问题影响了自己的生产生活,因此在信访过程中难免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绪,接待人员要将心比心,认真听记,从中发现上访者的长处,及时给予适当赞许和肯定,即便是有个别上访者提出过高要求或无理纠缠,也要耐心做说服教育工作,使上访者自觉理亏,逐渐端正态度,正确地对待自己反映的问题。最后,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对待初访者。一般初访者心理活动比较温和,态度上也比较好,接待人员要和蔼可亲,让他们把反映的问题一五一十地讲完,然后根据反映的问题让其提供一些必要的证据和线索,对不能解决或无法查处的问题要向其讲明原委,另外,还需向他们讲明工作程序、方法和有关规定,让信访者满意而归。初访的关口把好了,就会避免重信重访和越级上访。
对待抱有试探心理的上访者。一些信访人上访就是想摸摸底,如有些人想把现任干部拉下马,自己当干部;有些人员咨询政策等。在接待这类人员时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把政策法规讲清楚,绝不能含糊回答问题。通过接访,使信访人明确一切都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放弃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和不合理要求。
对待情绪激动的上访者。他们的表现一般是脾气暴躁,反映的问题容易带有片面性,认为自己反映的问题高于一切,由于他们情绪偏激、固执己见,一旦没有按他们的思路和要求得到解决就会发火,把矛头指向工作人员。在接待这类人员时,必须要有忍耐力,冷静耐心地倾听其陈述,耐心宣传解释,不要针对他们的陈述立刻加以反驳和斥责,要逐步引导他们从大局出发,全面看问题。对于那些无理纠缠者,也要不卑不亢,加强教育疏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