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功能都比较完善,基本建立了四室一场。二是服务内容上有拓展,如x乡在乡里建立了“三农服务中心”,在村里也设有便民服务站,形成了乡村便民服务网络;社区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实行了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三是制度建设有新举措,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党员干部培训、发展党员、班子建设、后备干部培养、四大块五部门延伸村级“两委”工作机制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效果好:一是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二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三是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全县来看,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稳定形势也比较好,目前全县的gdp增长率达14%,财政收入增长达42%。
虽然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整体发展不平衡。财力不足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部分基层领导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造成工作滞后。
二是班子及队伍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主要表现在村党支部书记难选,不少村(队)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造成工作很难推动。其中主要原因是农村党员数量较少,年龄偏大,目前农村党员仅占农牧民人口总数的1.3%,比例非常低。对照“五种能力”来看,基层班子的执政能力、为民办事能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等能力还比较弱,特别是缺乏驾驭全局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是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全县141个村(队),集体资产超过10万元的仅有22个,比例太小,“空壳村”仍然存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任务还比较繁重。
四是分类指导不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弱、差的基层组织的问题找得不准,措施不得力,没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整顿转化。如针对贫困问题,农牧民住房、就医、上学这三大问题是我们扶贫工作的重点,这三大块问题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各乡村要认真分析研究班子的执政能力、发展思路等问题,特别是党委书记要做到对各村(队)情况了如指掌;社区功能还需进一步提升,要在社区文化建设上下功夫;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虽已搭建了机构,但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是很好。因此,要在加大企业党建工作力度的同时,在建立健全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上下功夫。在工作方法上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今后工作总的要求是:要抓住一个关键,突出两大主题,解决三方面问题,用六种理念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一个关键:抓住乡村班子建设这个关键。乡村班子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也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一是要选准配强一把手,突出抓好村(队)党支部书记的选配。乡镇(场)党委要高度重视,要拓展选人用人渠道,严格落实“两推一选”、“两推一考”等制度,把政治强、作风正、有思路、有创新的人选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强化村班子建设,在年龄结构上,要做到老、中、青搭配;在知识结构上,必须有一名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村干部。同时,在村“两委”班子中必须有一名乡干部或县直机关下派的干部;三是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通过党员来体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把发展党员“四推”制、开展“双培双强双带”工程付诸于实践和行动,作为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目标,做到既要数量又要质量,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农村党员的比例提高到2%。
两大主题:突出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要做到围绕发展与稳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与稳定,把促进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衡量党建工作的硬指标。对在发展、稳定工作方面没有明显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