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怪圈。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周春雨作如是评价。首先,是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途径。县乡财政困难最根本的原因,一个是人,一个是债,规范乡镇的收支行为,可以堵塞乡镇乱支出、乱进人的漏洞,把人和债的口子扎住并逐步消化,县乡财政走出困境才有希望。其次,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举措。税费改革仅仅规范了乡镇收入,更重要的还要规范支出。支出不规范,支出需求就会无限膨胀,就会形成“以支促收”。导致乡镇又回到过去“乱收费”的老路上去。最后,为重构县乡两级行政治理体制探路并创造条件。“乡财县管”是县级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向乡镇延伸的需要。目前,县级财政已承担乡镇财政大部分支出职能。在承担了支出责任的同时,就必须管住乡镇的收入。这样以规范乡镇的收支行为入手,从而规范乡镇的行政行为,为将来重构县乡行政治理体制创造条件。
濉溪县财政局局长任启峰说,“财”是“政”的基础,管好“财”,
方能规范“政”。“乡财县管”在保证乡镇“三权”不变的基础上,实行县乡“预算共编”,规范了收入征管,严格了财政支出,控制了财供人员,遏制了乡镇债务,保证了工资及时拨付和发放。无为县财政局局长程松说,全县乡镇大约有辆公车,每车每年运转及保险支出万元计算,要万元。现在县里实行定额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一辆车一年节省费用万元,全县就是万元。和县××年实行“乡财县管”一年,招待费、小车费比上年减少万元,全县非生产性支出下降。和县香泉镇镇长周智林说,现在我的“一支笔”只值元,超过元的支出得提交乡理财小组,元以上的得给现里打报告。
难题
衡量一项改革的效益不能只看其带来的正面影响,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再调整。“乡财县管”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同样也具有两面性,改革的着力点在节流,而不在开源,由此带来的难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由于刚性财政缺口最后都是由县里兜底,因而一些困难的乡镇认为,现在有了保障,如同进了保险箱,从而,少数困难乡镇财政增收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改革的成本加大。由于统收统支,统购统管,加大了县乡之间财务会计的工作量,进而加大了办公成本,非凡是一些偏远乡镇更为明显;三是手续繁杂。由于财务运作规程的细化,现在乡镇每办理一笔资金,要在个人手中传递和审核,即经过报帐员、审核会计、财政结算员、财政所长、乡镇长、代帐员、财政局长等个环节,若某个环节发生了障碍,则更为复杂,这样,乡镇往往为了某一项开支往返折腾多少次。更根本的是县乡财政改革要与乡镇治理的制度安排一同考虑,否则任何单项的改革都难以单独成功。
出路
改革成本的加大对其预期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乡财县管”的是节流堵漏,假如因此再增加开支,即便是必要的合理的,也无形中降低了改革的效益。当然,节流只是堵漏,真正要使乡镇财政活起来,节流只是治表,要害是开源,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就如何来破解“乡财县管”的难题,不仅关系到对改革本身的评估,而且关系到下一步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为减少改革成本,又能体现改革的初衷,是否可以从如下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加强网络建设。假如建成预算网络,大量的业务如原始凭证的审核、预算报表的编制、资金的划拨等就可在网上办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财政结算员的工作量,方面乡镇用钱。二是开发“乡财县管”软件。有了专用软件,各种各样的表格、业务程序、科目,发个指令,乡镇就能打印出银行的单子,免去人员往来之苦,减少费用。三是预算要慎密,并严格执行。紧急情况可在预算范围内可临时支取,简化流程,但预先要有足额铺底金。
中国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