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了大量资金,有效地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功不可没。
(二)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部门预算改革服务
近年来,根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关于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等要求,财政部推行了以部门预算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治理改革,这
是继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治理的又一次重要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紧紧围绕为部门预算改革,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预算编制和执行服务,起到了促进改革的作用。
首先是对纳入部门预算的基本建设项目,选择新上项目和重要的在建项目,进行项目预算评审,评审结果作为财政部门办理拨款的依据。这既为预算执行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加大了财政部门对基建预算监管的力度,又能发现在安排项目上存在的问题,增加财政部门在基建预算分配上的发言权。例如,2003年中心财政对纳入当年部门预算的30多个基建项目进行了投资评审,审定投资与国家批准概算相比,减少20多亿元,直接减少当年中心财政拨款7亿元。又如,浙江省2003年评审部门项目预算35个,涉及金额9.9亿元,审减率达35。
其次,结合清理行政审批,对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实行了“先评审,后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建设项目执行预算的最终结果的反映,实行“先评审,后批复”的办法,可以充分发挥投资评审的专业技术优势,准确核定项目的建设成本和资产价值,既能提高竣工决算批复的准确性、规范性,又有利于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资产治理。
第三,除基建项目投资评审外,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根据部门预算编制和审核的需要,对部分纳入部门预算的其他项目预算进行了评审,参与了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改革,为提高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提供了帮助。如广东、河北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在部门预算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三)积极探索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和追踪问效
绩效评价和追踪问效是深化财政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部党组提出重点研究的六个课题之一。近几年,评审工作在抓好基建项目投资评审的基础上,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追踪问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安排对科技三项费、国土大调查资金、土地整理项目、基建贴息资金、医药储备资金、污水处理国债投资项目、农村电网改造国债投资项目等,进行绩效评价或追踪问效。绩效评价和追踪问效反映了各类财政资金在使用和治理上存在的问题,为有关部门和部内部门预算治理司调整预算分配政策、规范治理制度办法、加强监督治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第一手资料。
(四)建立了一套治理制度,锻炼了一支队伍
自1998年我部从中国建设银行收回职能,开展以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竣工决算审核为核心内容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以来,经过五年的努力,财政部对财政投资评审治理工作逐步规范:从评审范围、内容、质量控制、操作规程、付费到评审报告的审核和结论处理等,建立了一套基本完整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治理。
同时,全国财政投资评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2003年底,全国已成立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451个,除上海外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均成立了投资评审机构,全国有60以上的地市都成立了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全国各级评审机构的工作人员达34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5。此外,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还普遍建立了评审专家人才网络库,利用社会专业人才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服务。这样一支队伍为我们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新时期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同志们,尽管五年的投资评审工作取得了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