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的业务竞争力和人格魅力;要通过扩大吸收党员范围,把承认党的章程的优秀人士吸收到党内来,以求做到党组织推荐的人选能在董事会的选举和高级治理人员的聘任、竞争上岗中被企业内设机构和企业职工认可。第三,在金融企业内部要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对企业中的广大群众,非凡是对优秀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企业党组织也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要充分发挥党外民主人士对党的工作和企业工作的监督作用。
“组织推荐、社会认可”是人事制度改革以来坚持的方向,即竞争上岗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真正优秀的人才推举到相应的岗位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克服长期以来许多人跑官、要官的陋习,才能克服用人制度方面的腐败。
3、加强金融业从业人员任职制度改革,确保合格的董事会领导金融企业,确保合格的人才为社会大众提供金融服务。
企业是一个联结社会各方面关系,为降低交易成本,有效增加社会财富而形成的社会组织,金融企业由于联结广大社会公众而具有更强的社会性,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因而选择合格的股东代表和合格的经营人员就格外重要。
在完善金融企业治理结构的外部条件中,由监管机构或者由行业自律组织对金融业从业人员,非凡是对金融企业的高管人员——董事长、董事、高级经理层——
提出任职资格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要求可以不是“执照性”要求,但至少是经过培训后应达到的水准。
从中国化解金融风险的实践看,不是谁有钱谁就能当金融企业的董事长。董事会要决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战略、激励约束机制,因而董事会的人应有起码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可以不局限于金融领域,但至少应有起码的企业治理知识。为提高董事会的效率,英国有一个董事协会,他们提出了董事会标准,编写了公司董事指南。许多国际组织也提出了对董事进行培训的指导意见,中国监管机构对独立董事也提出了培训要求。这些都表明对董事的培养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方面。
早期构建金融企业治理结构时,最大的教训是拿董事会当摆设,结果“董事不懂事”,影响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功能的发挥。但可喜的是,这一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进。最近,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国家选派了像肖钢、蒋超良、郭树清这样一批年富力强、有专业背景的同志担任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董事长,反映出目前我们注重了董事的组织治理能力、专业水平和开拓创新意识。中心汇金公司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各派出的6名董事,也是从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外汇治理局以及国务院其他部委里选拔出来的,热爱金融事业,具有丰富行政治理经验,熟悉金融企业运营的专业干部。
加强和完善董事会成员的培训制度和议事规则应当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也是政企分开原则的要义。应该真正把公司的经营治理权交给出资人和出资人的代表,这样才有真正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在中国金融人才紧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面向海外和社会广泛招聘人才,带动中国金融人才的加速成长。
(三)完善劳动保护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
处理好董事会与经营层之间,董事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是金融企业治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具体涉及到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改革中,能不能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事关改革的成败。
金融企业职工的安全感、归属感、积极性来自完善的劳动保护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管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企业产权明晰,职工人身方面有安全感,才会有改革的稳步推进。《劳动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