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争取市里支持。在全市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题会议上,市里决定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税收、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向库区倾斜。以上三个方面,相对集中于一个时期。从长远来看,必须依靠财政投入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万州财政属吃饭财政,保工资、保社保等必保方面的压力相当大,财政实力不强本身就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突出问题,难以有余力对产业发展给予足够扶持,因此主要还得靠金融支持。仅2003年,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86.8亿元,比年初增长3.8,加上剥离和核销呆坏账10亿元,实际增长15.8。票据融资余额达2.8亿元,比上年增长8.3倍。中长期贷款余额达32.5亿元,比年初增长12.5。工业贷款10.8亿元,其中,对12户重点企业贷款2.9亿元,同比增长34。新增农业贷款1.24亿元,占农业投资2亿元的62,超计划投放54.2。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5.3亿元,同比增长14.9。这些数据表明,金融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全区gdp增长12.3,金融机构作了很大贡献。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离开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2007年gdp在2001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三)加快金融发展,是扩大就业的需要 就业岗位不足,是万州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全区去年虽然新增了就业岗位1.1万个,但仍有4万多人没有就业,加上今年新增需要就业人员,全区需要就业的人员达5万多人。同时,移民安稳致富难,社会保障压力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务繁重,归根到底都是就业问题,全区就业形势十分严重。解决就业问题,作为政府来讲,一要靠发展经济来增加就业岗位,二要靠调整结构来增加就业岗位,三要提高本地就业率,四要加快劳务输出。在经济发展和调整结构方面,不用说要依靠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在提高本地就业率和加快劳务输出方面,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和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2003年,全区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300万元,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154万元。因此,不断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人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金融机构承担着重要任务。 (四)加快金融发展,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万州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难中之难在扶贫攻坚。近年来,我们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但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至2003年底,全区尚有特困乡20个、特困村220个,绝对贫困人口6.05万人,相对贫困人口8万人。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必须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尤其需要金融机构扶上一把。2003年,全区发放农户小额贷款3.3亿元,农户贷款面达到40,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促进了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相信,只要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农民的自身努力,百万农民奔小康的步伐就会越来越快。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万州金融在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区上下必须提高熟悉,统一思想,共同关心、支持金融工作,实现金融平稳较快发展。 二、正确把握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金融也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2003年,全区金融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一是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49.5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各项贷款余额86.8亿元,若加上剥离及核销呆坏账10亿元,比年初增长15.8%,首次高于存款余额增幅,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产权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体制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万州商业银行增加股本金2100万元,增强了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