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制经济相结合。非公有制经济既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做到“六个不限”:即不限进度、不限规模、不限数量、不限比例、不限方式、不限范围,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发展环境,让投资者放心,让经营者舒心。总之,要通过努力,建立基础稳固、增长有力的财源体系,为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加强乡镇财政工作,进一步调动乡镇一级抓财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乡镇财政作为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它的发展壮大直接影响着全县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自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乡镇一级开始有了抓财政的意识,财政收入也有了较快增长。全县乡镇大口径财政收入从年的万元增长到年的万元,占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的,年均递增率为。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中小教师工资上划县级财政统一发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乡镇财政暴露出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乡镇财政收入范围缩小;二是乡镇财政职能退化,运行不规范;三是乡镇供养人员多,税费改革后村社干部的工资由乡镇统筹,村社干部职数没有精减到位,工资负担仍然比较重。同时有的乡镇为落实某项工作任务,实行银行抵押、担保和借贷民间资本,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搞活乡镇财政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调动乡镇生财、理财积极性的财政管理体制。在这方面,地区已初步制定了《定西地区乡镇财政管理暂行办法》,总的思路是按照“界定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超收分成,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方针和适当照顾乡镇利益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激活乡镇财政的增长活力。这个办法下发后,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其次要搞活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要单元,特别是在当前县管乡镇的体制下,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要壮大大县域经济实力,必须将乡镇经济的发展列为重中之重
三是要加强税收征管,进一步搞好增收节支工作。在收入方面,首先要加强税收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