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的突破:(1)变单纯的“养鸡生蛋”为“引鸡生蛋”,即通过优化本地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地的技术、项目和资金到本地来,通过“引进引办”,尽快实现量的扩张。(2)变传统“喂养”为“科技饲养”。对现有的企业群体,要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复壮”。通过采取出售、租赁、重组等方式,盘活沉淀资金和现有存量资产,使部分国有、集体资产实现资金变现,支持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尽快改变以资源型开发为主体的县乡产业结构,利用科技的聚变效应,促进经济总量的膨胀。(3)充分认识个体民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与国有集体企业一样,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取消一切不公平的待遇,在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积极引导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通过培植群体财源促进量的快速增长。(4)改善各产业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信息、通讯、咨询、文体娱乐业等第三产业,逐步使第三产业成为经济总量新的增长点。
2、应收尽收与依法聚财。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基础上,首先,要通过改革税制,优化税收结构,强化稽查,依法治税,使经济发展成果在财政收入总量上得到正确反映,保证税收量的稳定增长。其次,要实行“大财政”方针,坚持“政府所有、财政统管、划分收支、综合调控”的方针,严禁除财政部门以外的任何部门单位参与财力分配。将一切带有财政资金性质的非税性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和发行费;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和利息收入等),通过“收支两条线”全部纳入财政管理,彻底消除各路诸侯多头参与资金分配的局面。在收入征管中,要强化财政监督,对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坚决令行禁止。对依法计征的项目,要通过票款分离制度、强化账户、票据稽查、实施网络化监控等手段,促其全部收上来。通过可用财力总量的增加,确保工资发放,确保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对那些置国家与人民利益于不顾,为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擅自藏匿、截留、挪用预算内外收入的,坚决依法惩处,决不姑息迁就。总之要通过依法聚财,增强基层的财政实力,才能缓解日趋尖锐的收支矛盾。
(3)改革支出结构,减少政府性消费行为。对立统一的看,减少支出同增加收入一样,也是量变。针对目前支出结构不合理,政府性消费支出过大,教师超编,机关臃肿,是造成基层财政收支不平衡主要原因的情况,第一,必须控编简员,缩小财政供养范围。据统计,当前仅教师工资就占到乡镇支出的80%以上,相当一部分乡镇的收入总额抵不住教师工资,其他事业建设经费更无从谈起。根据国家关于将教师工资划归县级财政统一发放的精神,如果不改变目前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分离的状况,不改善现行的财力分配机制,超编或继续超编的现象得不到遏制,财力支付总量的危机也不过是从这一级次转嫁到另一级次的问题,乡镇工资发放困难就有可能变为县乡工资发放困难。因此,在生源已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要通过并校合班,搞好教师队伍的精简整编。对基层党政机关干部要优化
本文由: 免费提供 分流,除编外人员和临时工坚决清退外,冗余的可提倡进村进企或自谋职业,以减轻财政压力。第二,落实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约束力度。坚持对基层财政供给范围、人员等重新加以界定。人员经费按定员定额,由财政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公用经费按标准核定后由财政直拨用款单位。对无预算和超预算的项目经费,财政一般不予负担。第三,优化支出结构。首先要集中财力保工资,保稳定、保重点支出。其次,大力压缩政府性消费支出。通过以公开招标、竞价招标为主要形式的政府采购,将用财政资金支出的物品购置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