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倾向,而不从事物内部(即发展经济、调节分配)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不用相互联系的观点探求促进地域内财政发展的途径。
4、不能用实事求是的、相互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财政管理中唯心不唯物,在财力配置上唯上不唯实。具体表现在:不顾财力可能搞借贷投资、超前建设,或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要政绩不计后果等,导致财政支付负担或政府债务负担沉重,给今后基层财政发展造成很大被动。
对此,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解决基层财政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决不能去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理解“发展”的概念与内涵,而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谋划和组织基层财政发展。既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经济促财力增长;又要坚持“量财办事、确保平衡”的原则,从把握“度”的艺术性入手依法理财用财。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方面的职能作用。较快的走出基层财政发展的窘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否则,“欲速则不达”,有可能事与愿违,难以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思考二:怎样才能做大“蛋糕”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一方面,质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另一方面,质又以不同的量作为必要的条件,它决定于数量的界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产生质变。因此,面对基层财政收入总量不足的问题,必须遵循质量互变的规律,在保持质的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尽快的扩张收入的量,以量变促质变,努力实现财政平衡。
我们的“小康社会”建设,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从贫穷到富强的质的变化,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大量的发展。因而,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各级党和政府就要提出宏伟的战略目标,做出前瞻性的战略决策,拿出改革方案和富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区域内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飞跃。如果有一定条件而不去利用,或具备一定条件而不敢做出科学的决策,那就是保守,就是思想僵化,该区域的发展机遇就会丧失,生产力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难以得到很快的发展。目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为了使基层财政实现质的飞跃,走出资金调度的困境,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点,加快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发展。
1、“欲取先予”与“养鸡生蛋”。“予”与“取”的关系犹如养鸡与生蛋,是一种揭示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因果关系。经济决定财政,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量,必须首先促进经济总量的膨胀或扩张。基层财政的发展除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按照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外,党委政府从财政、税收、金融、信息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为区域内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十分重要。如随着财政资金逐步推出经营领域,国家金融市场整顿,基层企业面临着发展资金短缺的现实,为解决这一问题,基层政府可通过财政拨款、国有资本划拨、企业出资、社会捐赠等渠道筹资,设立专门的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确定企业资信、保障资金安全运营的前提下,为有产品、有市场、有信誉的绩优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向商业银行贷款,以解决这类企业贷款难、新产品开发难的问题,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其次,为扩大经济总量,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生财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