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垂直上划,财税条块分割,往往是最高权力机关奈何不了上级职能部门,上级税务机关的指令性计划取代了法律性的预算任务,预算收入能否完成实际上存在很大变数,对此基层人大和政府基本没有调控权力。收入征管与预算管理上的“两张皮”体制,造成预算缺口愈来愈大。
(二)宏观调控政策与基层政府调控能力的矛盾。
由于县乡两级处于国家管理体制的最基层,它的被控性、局限性决定了每当上层建筑出现变动,都会对其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比如从前几年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整顿来说,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基金会的政策,凡清产核资后资产大于负债或基本平衡的并入农村信用社,资不抵债的由地方拿钱补平后并入,不能并入的由地方政府负责清盘关闭。为保持社会稳定,确保清盘兑付,许多地方在不良资产难以追还、良性资产短期内难以变现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向上级政府举债、或向单位和社会筹借大量的应急资金。虽清理整顿如期完成,但由于“旧疮疤上又添新伤痕”(
辩证唯物论者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使基层财政尽快走出困境,我们必须正视上述问题,采取措施,辩证施治。
三、对基层财政发展的有关哲学思考思考一:关于“发展”的思辨
要解决基层财政问题,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点当然是题中之义。但在怎样看待“发展”,或应该怎样去“发展”的认识上,却存在不同的观点。我们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础上的发展,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理解和指导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也必然的会反映到财政发展中来。从财政发展的实践过程来看,只要有财政活动,就会有收支矛盾。就像其他事物一样,财政收支矛盾的表现形式也因收支两方面因素的不同影响、相互作用,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有的盈余、有的赤字。有时平缓、有时尖锐,同是收支矛盾,今日之矛盾非昨日之矛盾,甲地之矛盾不同于乙地之矛盾,但不管何种形式、何个地区的矛盾虽然各不相同,但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即收支矛盾都是以收不抵支或支大于收的形式而表现,都是在财政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据此,是否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财政的基本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财力供应之间的矛盾。
谈到解决基层财政收支矛盾,现在似乎已经形成共识,即目前的矛盾是发展中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的回答不能说不正确,但关键在于每个人对发展的理解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调查发现,在对“财政发展”的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偏差:
1、片面的将发展理解是增加、是重复,具体到经济建设上就是上项目,扩规模、增总量,不认为质的提高、数的排列、度的把握也能引起大的变化。
2、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发展,将造成基层财政收支矛盾的原因简单的归结为收入总量太少,认为要解决收支矛盾,除了发展经济增加财力以外没有其他的办法。为实现经济增长,不顾当前与未来、工业与农业、生态环境与人、产业结构之间相互
本文由: 免费提供 关系的协调,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长远利益,致使旧的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较为缓和的矛盾转化为尖锐的矛盾。3、认为发展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于事物的外部。即认为地域内收入总量的大小,取决于地域内的地理环境和中央对地方的分配比例,存在靠中央给政策、上级给补助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