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乡财政发展的哲学思考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唯物辩证法的高度,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理论新思维。今天,如果用“五个统筹”和新的发展观来看市乡财政发展,可以使许多原来难以看清的问题昭然若揭,使许多过去难以理清的思路逐渐清晰。本文的目的,即试用新的发展观,从哲学的角度中对市乡财政的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以促进基层财政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一、坚持实事求是,正视市乡财政发展中的现实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市财政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较好的保证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促进了基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但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也必须看到,在财政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区域间财政发展不平衡,大量隐形赤字存在。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乡镇财政发展很不平衡。只是由于《预算法》规定地方财政不能打赤字预算,因而这些乡镇的财政报表长期表现为收支平衡。但实事求是的看,在预算平衡后面大量隐形赤字是客观实在的。2003年财政决算资料显示:当年全市22个乡镇(含街道办事处,下同)中,仅有6个乡镇地方收入大于指出,由16个乡镇支出大于地方收入总量,收支相抵后,资金缺口达到7209.5万元。如不实行财政调控,进行转移支付,许多乡镇不仅事业难以发展,国家出台的增资政策难以落实,甚至连干部、教师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
2、可用财力与资金需求失衡,资金调度愈加困难。虽然近几年来,我市的财政收入连续以20%以上的年递增率上涨,但可用财力与资金需求的矛盾却日趋尖锐,资金调度愈加困难。
3、政府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日趋明显。政府债务主要包括:①直接债务:即前些年由县级财政担保的向上级部门争取的财政周转金;由政府担保或指定财政部门担保的建设项目贷款(如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以及国内银行贷款);政府职能部门为企业或项目担保举借的债务等。②由突发性、政策性调整引发的或有隐性债务(如前几年的农村基金会清理整顿后所遗留债务)。虽此类债务非政府所为,但为社会稳定,往往要由基层政府及财政承担。截至目前,全市实有政府债务总额为 万元,其中:市级 万元,乡镇级 万元,导致财政风险日趋明显。
二、辩证分析基层财政存在问题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或发展,都有其必然的、内在的原因。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或互相影响着。应该说,基层财政困境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既有经济基础的问题,也有上层建筑的原因,既有大形势下基层难以左右的外部因素(如体制、政策调整)的制约,也有基层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大矛盾:
(1)政府管理体制上财权与事权不相适应的矛盾。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从大的方面改变了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通过利益调整实现了向“分灶吃饭”财政体制的转移,强化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削弱了五花八门的“诸侯经济”,应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正确的。但认真总结该体制改革的过程,人们又不得不说目前的分税制改革是尚不规范、不协调、不完善或有缺陷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