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把发展经济、服务经济作为财政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促进收入稳定地增长。要正确处理好财政增长“好”与“快”的关系,做到既 “好”又 “快”,形成实实在在的可用财力。要建立公共财政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把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到通过规范税费制度、搞好财税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条件上来。聚财,那就是搞好征管。首先是要继续实行收入目标责任制。要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征收部门,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坚持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监控税源、收入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年财政税收任务的全面完成。其次是要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强化行政监督,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要认真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维护正常的财政税收秩序。第三是要应收尽收。坚决杜绝收人情税、人情费以及擅自减免税费,继续加强对欠税的管理,严格缓缴税款审批权限,严防新欠发生。第四是要努力拓宽财政增收渠道。要把土地经营作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坚持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要努力盘活城市国有资源,认真研究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办法,使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成为一项稳定财源。第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和公共财政的民生导向,上级对我县的政策扶持逐步加大,财政收入总量持续增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县级财政对上级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扶持也是扩大收入总量的重要途径,财政部门要抓住扩权强县的机遇,认真研究上级政策,找准重点,主动策划、包装和推出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力争全年到位各种补助资金超过上年水平。
其次谈“管”。财政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管理体制,转变财政管理方式是振兴财政的根本环节。财政部门的运行状况既反映着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也体现着政府经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因而要用健全的制度来规范财政运行,用完善的机制来推进财政活动,有效保障财政资金运转的完整、安全、高效。要力求从制度上彻底解决财政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使财政监督手段贯穿于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第一要继续完善和落实“三项”基础性制度。一是要认真落实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