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长55%,大力支持“三新”突破。各区(市)县也要集中财力,加大投入,结合自身发展的比较优势,在重点产业发展突破方面,工业要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医药、机械、食品等主导产业培育和集群发展,增强聚集带动效应;农业要重点支持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第三产业要重点支持旅游、文化和传统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区位优势。要重点保障壮大企业集团和培育地方产品品牌的资金需要;要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确保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出。总之,要综合运用财政统筹、资金导向、政策扶持、体制激励等作用,推动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相关部门要围绕“三新”突破,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保障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需要。
(四)坚持监管并重的方针,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去年的财政工作会,我专门了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今天再次,并非老生常谈,这是一个依法理财的问题。刚才,李捷同志通报了去年我市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和 “小金库”检查的情况,从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当前,我们在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上有八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会计核算不规范;二是擅自更改使用范围和补助标准;三是滞留财政专项资金;四是截留、挪用财政专项资金;五是不严格执行预算;六是虚报冒领;七是不严格执行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八是“以收座支”等其他违纪违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只涉及少数单位和部分区(市)县,违纪金额也仅占全市财政专项资金的0.32%,远远低于全省1.5%的平均水平,但也反映出个别地区、个别单位在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还不够有力。对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切实改进。首先,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财政资金的管理规定,督促指导发生问题的单位限期整改;其次,各级财政、审计、监察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将检查发现的问题作为重点,加大查处力度,切实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监管机制。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针对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逐步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体系。二是要完善监督机制,落实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监管责任,逐级、逐项明确责任主体,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同时,要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协调,形成监管合力;要健全政务公开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纪律意识和政策水平的教育培训,提高财政干部、财务人员自觉遵守财经法纪的自觉性;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各级、各部门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解决好财政资金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从制度、机制和管理上杜绝和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最后,再一下加强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全面提高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自身素质,是我们财政工作不断取得进步的保证。当前,我们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还一定程度存在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刚才讲的,财政专项资金和“小金库”检查暴露出来的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说明我们部分同志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工作责任心,还难以适应科学理财、依法核算的要求。为此,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通力协作,加强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人员的职业道德、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守纪律、讲诚信、会理财的财会队伍,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和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各级、各部门领导要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