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视问题
财政支出方面,服务大局作用明显。20*年,全市财政支出336.9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全面落实了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的各项要求,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成效明显:一是经济建设方面支出增长24.8%,比20*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确保了加快三次产业发展等重点支出需要,促进了我市gdp的快速增长,也为财政收入增长培植了后续财源。二是对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增长32%,比20*年提高了9.5个百分点,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体系、基层文化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得到了重点保障。三是社保就业支出增长21.9%,城乡充分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四是对“三农”的投入增长58%,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来投入最大、覆盖最广的一年。五是转移支付支出增长26.8%,远郊县(市)人均财力增加4436元,增强了困难区域的发展能力。
去年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认为,“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财税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财税系统包括各区(市)县在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增加财政收入、加强财政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亲切的慰问,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财税干部和财务会计工作者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的财政工作与市委、市政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财政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尽管我市20*年的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升至第6,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我市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排名第8,与深圳、广州、杭州、宁波、南京、青岛、大连相比,分别少了314.1亿元、240.3亿元、115.1亿元、70.6亿元、59.6亿元、39亿元、9.3亿元,在同类城市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财政总体实力还有不小的差距。二是财政支出“缺位”的问题依然存在。对社保、就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财政保障力度仍需加强。三是财政发展还不够均衡。20*年,我市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的人均财力分别为11.4万元、5.7万元和3万元,区域间财力差异明显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我市公共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此外,我市的财政收入结构还不尽合理、支出预算的执行进度还不够理想、监管并重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依法理财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等,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总体上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财政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宏观经济形势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市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gdp总量增长较快,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为财政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便如此,我市的gdp总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仍处于中等水平,20*年,我市gdp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排名第7,与20*年持平,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稍有放松,就会滞缓发展的脚步,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财政收入形势看:一方面,我市宏观税负水平仍然较低,20*年我市宏观税负水平只有14.2%,低于全国18.6%的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低于全国18.9%的平均水平,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