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完善财政绩效评价机制,推动效益财政建设。
2、加强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财源是财政之本,增强财政实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效益财政的中心任务。一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要充分利用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壮大金大地材料股份、恒裕实业等一批税收过千万的骨干财源企业,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1.5亿元,增长35.3%;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25%;规模企业实交税金1.5亿元,增长45%。要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引导资金,抓住强势推进旺市融城的契机,加快县城房地产、商贸物流、文化娱乐、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提高县城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引导资金,培育特色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乡镇财源建设由速度型、数量型向效益型、质量型转变。要充分利用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确保引进县外资金10亿元,增长25%,力争达到11亿元;引进规模工业企业5家以上,其中加工贸易企业2家,投资过1亿元的企业1家,过2000万的企业2家。二要加大向上争资力度。抓住“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机遇,突出抓好一般转移支付、省财政奖励、企业自主创新项目开发等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尤其要确保一般性转移支付到位资金增长10%,达到7410万元。三要强化财源建设激励机制。这次会议印发了《中方县财源建设奖励办法》,对为财源建设、财政增收作出突出贡献的乡镇及县直部门、纳税大户将按不同标准予以奖励,并对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财政局、县乡财局、县国土局、县工业经济局、县商务局、县工业园、县经建投公司等9个单位实行财源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将递交责任状,年底按责任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3、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强化税收征管是增加财政收入、构建效益财政的关键所在。今年,要按照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赶80%、四季度保全年的进度要求,实行旬评比、月考核、季通报,确保月月达到收入进度,实现税收均衡入库。一要完善治税体系。要实行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和收入动态报告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每季度向县委、政府报告一次财税征收进展情况。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优化征税环境。各企业要忠实履行纳税义务,积极配合财税部门,做到主动申报,定期缴纳。二要强化财源监控。积极开展税源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摸透全县税源底子,强化源头控管。要突出税源监控重点,加强房地产、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以及商贸流通等行业的税收征管。加强税收薄弱环节征管,对微利申报企业、个体重点税源,要适时调整定额,确保应收尽收。改进监管征收手段,推广普及网络报税、委托代收、以票控税等措施,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抓好税收征管,堵塞收入漏洞。三要强化税收综合执法。加大税法宣传和执行力度,国税、地税、财政部门要有重点地开展专项稽查行动,集中力量对征管基础相对薄弱、税收管理偏松、税负偏低的区域、行业和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和整顿。对恶性偷逃骗税的重大案件要公开曝光,及时提交公检法部门予以严厉打击,依法作出处理、处罚。
4、严格监督管理,提高资金效益。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是构建效益财政的重要保障。一是严格预算管理。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批复的预算执行,不得擅自突破单位经费预算,不得随意打报告向财政要钱,更不得以各种名目挤占挪用建设性专项资金和乱发津贴、补助、奖金。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厉行节约的原则安排支出,倡导勤俭节约,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用于事业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