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一般预算收入的15.2%、6.6%、1.4%。过于倚重少数骨干企业的财税结构,致使我县财力风险较大。三是财政支出压力大。从年初的财政收支预算看,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完成37460万元,而支出预算中干部职工工资支出达21412万元、专项支出达15389万元,仅此两项支出就占全年预算收入的98.24%。同时,还有几笔大的支出未列入支出预算,比如:2009年财政挂账3400万元、中央扩内需项目配套资金、第二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因此,我们的预算盘子是一个很紧的盘子,承受的支出压力超乎想象。四是金融服务网络建设滞后。目前县城虽然设有金融机构4家,但行政中心办公区仅有建行中方支行一家,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尚未在县城设立支行,金融机构不健全,服务网点不完善,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的功能亟待加强。
二、要切实增强做好财税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是职责所在、大势所趋和发展所需,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从财税金融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看,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是职责所在。财税金融工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快不快、发展质量高不高,除了看经济增长的速度、gdp的规模等指标,更重要的是要看综合反映社会经济效益情况的财税金融水平。财税金融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财税金融工作既是体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准的主要标志和综合反映,又是保障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工具和调控手段。中方经济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科学跨越关键靠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关键在财税金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用足用够财政货币政策,用足用够财税金融手段。财税金融还是检验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试金石”。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不懂财税、不懂金融的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不抓财税、不抓金融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财税、财税增长看入库”的效益观和质量观,牢固树立“拉动发展靠投资、扩大投资靠融资、加大融资靠信贷”的投资观和理财观,善于用财税金融的视角审视经济运行情况,用财税金融的杠杆撬动县域经济发展提速。
从当前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看,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是大势所趋。从有利条件看:全球经济大环境趋暖,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好于去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民生领域、社会事业、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安排全国财政赤字10500亿元,代发地方债券2000亿元并列入省级财政预算,明确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左右,等等。今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扩权强县的政策举措。比如,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省财政因调整财政体制集中的收入增量,全部用于减免财政困难县市的财政体制上解和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市的转移支付补助;建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大“五奖二补”政策实施力度;调整省对县市的“两税”返还,省财政不再按0.1系数集中各县市的“两税”返还;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资金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直相关部门直接分配下达给县市。这有利于我们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为做好今年财税金融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不利因素看: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巨大,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财政实行“省直管县”后,原属于县级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将实行省与县分享,分享比例为25﹕75,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