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过,从来没有碰到像蓬安这样的领导。又比如中伯书记了解到早餐提供的咸菜不合专家口味,当即安排人员从巴中采购回6种咸菜……。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些小小举动,让所有专家感动莫名,宾至如归,有位专家在送别会上唱到: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四)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基层部门有位。在核电厂址预可研评审过程中,不仅接待任务繁重,资料收集工作更是范围广、类别细、项目多、数量大、任务艰巨,仅仅只是在半径5公里、15公里、80公里范围内调查人口、气象、水文资料等工作,就涉及9个地、市州50多个县市区;县内被调查的乡镇多达20余个,类别更是细分到食物结构、生活习惯、农作物种类、产量等项目。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一切以接待任务为重,部门调车辆随传随到,从单位抽调工作人员按时到岗到位,区、乡镇村干部时时待命,及时参与接待工作。每次接待,县交警大队总是开路先锋,县公安局、派出所提前到岗到位,为核电专家勘测调研工作肃清治安环境;三坝乡政府根据专家工作组分别成立相应的接待服务工作组,为专家们开展工作提前深入农户作好宣传预备;县核电办在每次专家来考察时都及时汇报并提前作好精心预备。如在去年9月预选址评审会前,因勘测需要,必须制作9个50多米的新空气球,为保证勘测顺利进行,核电办工作人员在氢气球不能用交通工具运输的情况下,手持9个氢气球从县城走路到三坝,用时长达10多个小时。县水利局、气象局提供核电资料更是无怨无悔,没有张口索要任何报酬,非凡是马电公司为配合专家进行水位测量,一天内经济损失高达10余万元。正是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无私合作,有力推动了核电厂址预可研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基层群众有义。在核电厂址预可三评审的整个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是层层召开动员会。县上专题召开了核电工作会,传达了县委、县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各区、乡镇及时组织党员对村干部动员会,各村社组织群众召开了宣传会,把建设核电的目的和意义深入到各级各部门和基层群众。二是采取多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县广播电视台制作了电视新闻标语,巨龙、河舒片区以及三坝乡、睦坝乡利用有线广播、墙报、横幅、岩标向广大群众宣传,核电办配合区乡镇利用逢场天进行集市宣传。深入持久的宣传发动,激发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建核电、促发展”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热情,很多群众自发参与到支援核电建设的工作中来。专家走访,有群众主动带路;专家渴了,有群众主动送水;专家饿了,有群众主动送上柑桔和花生;一位专家生病中暑,乡村赤脚医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专家寻找水位测试点,十几位群众主动帮着挖地;现场踏勘,有时损坏了青苗等,群众们没有在乎,没有怨气,主动提供方便;考察工作顺利结束,专家们要离开了,一位上访户得知后,果断要求参加送别会,他说,这是为三坝、为蓬安,也是为全国人民做好事的,我一定要送送他们!
四、争核成功的基本经验
(一)敢想善干,锐意攻坚,始终坚持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是争核成功的强大动力。争取四川核电站预选厂址落户蓬安,是一项利县利民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它的成功,必将有力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各项事业共同进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敢为人先、锲而不舍、无私奉献、共谋发展”的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获得了成功。在争核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困难,区位、交通的劣势,人气、商机的差距,竞争对手的实力,都成为争核成功的最大障碍。我们靠什么?我们靠的是支援和争取核电建设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