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质量问题”的原则,主动联系研究所、质检员进行商量,并联系供给处重新购买了轴承,解决了一个质量隐患。
(2)推行“卖断治理法”。机械总公司内部市场化在经过8个多月的运作后,已进入卖断治理阶段。为最大限度的挖潜降耗,使公司、个人利益最大化,实现总裁提出的“xx发展,个人发财”,公司将机加工设备和安装、钣金的经营权进行了卖断,让员工实现了“当家作主”,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卖断后,小老板们都熟悉到工作就是为自己干,因此时刻树立“提质降耗争第一,创效增收赢面子”的信念,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干,不断通过创新以提质降耗,向设备要效益,向治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经营权卖断后,很多员工都主动的加班加点,提高效率。如,加工平台加工二车间刘清平动手制作了“圆花盘工装”,将过去只能在镗床上加工的滑座利用工装可在车床上一次加工2件,提高了工作效率50%,降低了加工费用1500余元。刘清平制作的“三爪卡盘工装”对不规则件进行加工,过去沿用的四爪卡盘提高效率50%,一批次节约加工费用80余元,此法还被推广应用到其他不规则工件的加工,如节省了加工时间,使许多难以装夹的工件按期完成。
(3)继“阳光采购后”,又推行了“双向对比采购法”。以前,公司采购是每个业务人员长年对固定的几种物资进行采购。现在,将采购人员分成两个独立的采购小组,每个小组对同一个产品分别进行询价购买,哪个小组的质量最好、价格最低就由那个小组来采购,到月底就可以按提成拿奖金。这样做主要有两点好处:一是,在两个采购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的价格低、谁的质量好,优先采纳谁的采购计划”这一新思路,必然促使业务员自觉创新采购方法,最大限度降低产品采购成本。该采购模式实施2个多月,但已有10个品种的老产品降价近7.4225万元,显示出新采购模式的威力。二是,解决了业务员和客户间多年来形成的个人关系。按照新的采购模式制度要求,每月我们根据业务员比价、询价成绩,来确定每个人的个人收入,使业务员与客户之间减少了个人交往,关系变成了纯业务关系。三是,体制改革以后,有些产品原有的降价幅度已相对较小,这就促使业务员不断开发新的货源渠道,寻找低成本的专业化配套厂家,采用性能好成本低的新产品。例如,过去使
用的套筒链条没有统一的采购渠道,改革后业务员韩涛经多方查询,由浙江一专用链条厂配货,不仅使采购成本下降了5.3,链条的主要质量指标也得到了提高,年可节约采购成本近4万元。
(4)推行“竞标成本两帐治理法”。在称量、计量的基础上,打破了原有的成本治理方式,以竞标价格作为车间成本,建一本帐,同时公司保留按标准核算的成本帐,两帐对比,竞标成本必须低于公司成本。再就是,按照两条主线进行价格核算,一是,“从上往下”的定额核算,防止个体企业哄抬价格和恶性竞争,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二是,“从下往上”的称重、计量的成本价格核算,(实际最确切的价格是竞标后的价格)这充分保证了员工的利益。
另外,我们还以股份制形式成立环保和锻压公司,为职工提供了一个“企业发展,个人发财”的机会。
(6)为应对严重的市场竞争,消化不利因素,机械总公司按照总裁实施市场化的要求,推行了内部市场化,引入了市场化竞标机制,实施了合同化治理,推行了市场链索赔制,加快了生产进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自引入市场化竞标机制以来,非凡是推行卖断治理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30%。如加工一车间镗床小老板周运绪,为保证840件高、低车体的加工任务,他积极动脑,打破传统的加工方法,创新性的采用了“车体调头加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