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q0338叶轮体“互不对称”静平衡装配法,打破了传统的装配方法,由原来的叶轮不平衡点80克以上,达到现在的10克以内,提高了叶轮体的质量性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年节约材料费、工时费、外出调试等费用9800余元;他创新的左右丝螺栓工装,改变了以前车间职工用样冲转圈紧固左右丝螺栓的旧传统,不仅使产品的外观质量非常完美,工作效率也提高近一倍。
如,加工平台铸造车间在铸造精度较高的数控冲床的主要框架部件——冲床平台的时,刚开始采用的是由顶注式进行顺序浇注,由于此铸件的高度差过大,且长达三米,造成了浇注时铁水对型腔的冲刷比较严重,轻易导致铸件的夹砂缺陷。工艺员梁勇从打破常规的造型工艺入手,大胆采用在型腔的旁边开设与铸型等高的直浇道,将铁水引到下部分型面,由底部注入,这样不仅避免了铁水对于型腔的直接冲刷,杜绝了夹砂
、起皮等铸造缺陷的发生,而且由于铁液经直浇道的缓冲,就使得铁液由底部进入型腔时液流平稳上升,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此铸件的表面光洁度,铸件的一次达标率较以前提高了10以上,每套冲床平台可降低成本1000多元。
再如,漯河公司机加工车间一台闲置多年的30车床,车间工艺员和维修工自发地对其进行了整修、改造,改制成一台伞齿轮研磨机,有效降低了产品齿轮箱噪音,提高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合格率5%,几近报废的车床又重新走上岗位发挥余热,盘活资金3万余元。
再如,以前,漯河电炉车间热处理高频炉淬火圈采用的冷却水是自来水直接给压供水,冷却水经淬火圈后直接流入下水道,造成了浪费。电炉车间的维修工王跃华、周付新从自备水冷却系统中分压出一只供给淬火圈,冷却水使用后流回冷却池进行二次利用,年可节约水费4000多元。
如,加工平台加工一车间车工毕明国,他一个人创新制作的工装、刀具就有17种,将自己的车床变成了多功能车床,能加工多种以前不能加工的工件,一次,在加工一批轴类工件时,由于该工件的第一道工序是齐两端面打中心孔,干过车床的人都知道,尾座打中心孔加工法是被广大车工沿用数代的一种老式加工方法,假如产品批量大的话,100多公斤重的尾座要被拖拉很多次才能完成,这样浪费体力,工作效率低不说,要害是中心孔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毕明国依靠自己的经验,仔细琢磨、反复演示,打破尾座打中心孔的传统惯例,采用机床带动拖板打中心孔。刚开始,同事都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毕明国并没有因别人的反对而放弃,而是在吃饭睡觉的时候脑子都闲不着,不断考虑怎样改进。经过反复摸索,最终在总裁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他硬是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干出来了,创出了更新换代的中心孔加工法,被机械总公司命名为“毕明国中心孔加工法”,并在加工平台全面推广使用。新加工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20,年可节约近3万元,他用总裁的创新理论赢得了创新的成功,更赢得了下道工序和市场的认可。
如,加工平台加工二车间以前,在加工xlb-q/d600φ85圆的滑块时,一般都是在镗床加工,每次只能加工一件,操作工张宗山大胆创新,自制刀杆和刀具,夹具,由镗床加工改为立铣加工,每次可加工2件,效率提高了5倍,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第三个提高是,员工以名牌拓市场的意识有了提高
“名牌是市场竞争中的原子弹”、“市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今年以来,机械总公司非常注重用企业文化武装职工的头脑,提高大家爱名牌、爱企业的思想觉悟,通过开展“市场、名牌与我”教育活动及开展“我的工作为谁干,干好工作为了谁”讨论活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