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进行创新推广,对积极应用创新项目的,给予一定的鼓励。机械总公司在发动并推广全员创新的同时,注重对员工提报的重点操作法和治理法以员工的名字命名,截止到7月份,机械总公司共收到新操作法和治理法95个。
如,前段时间,因各类原材料中含有不利淬火的微量元素,致使叶轮体的一次性淬火合格率直线下降到52.8%,加工平台铸造
车间质检员吕文正和热处理工刘海滨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出原因是:叶轮片的淬火一直沿用传统的箱式电阻炉淬火,因箱式炉密封性差,炉内的微量空气易发生氧化脱碳,导致淬火不均,再就是因叶轮片直接平铺在箱式炉炉板上,无法形成对流,导致受热不均,致使一次性淬火合格率降低。查明原因后,吕文正对症下药,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专门到大珠山请教了一位老专家。在这节骨眼上,老家打来了电话,吕文正父亲的胳膊疼的抬不起来了,原来,老人得了肩周炎,早就让他带着去医院检查,但他都以工作忙抽不开身而一拖再拖,现在,在这攻关的要害时刻,高度的责任心让他又一次选择了不孝,他告诉父亲“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一定带你去医院”。最终,通过反复试验确定出“排空加压淬火法”,即:将气体渗碳炉内滴几滴煤油,先经过燃烧将炉内的空气排出,形成真空状态后再加压,最后进行淬火,这样既防止了淬火过程中的氧化脱碳现象,又杜绝了co的碳原子游离到叶轮片表面。吕文正跟刘海滨经过反复操作试验,叶轮片的气体渗碳炉一次性淬火合格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00%。
如,以前,车床在加工锥柄的时候,是把车床的小拖板调到一定的度数,用手摇小拖板来完成锥柄的加工,而加工平台加工二车间车工刘清平在总裁反思维理论的指导下,在双顶尖法的基础上结合偏移尾座法,使工件偏移一定的斜度,用自动走刀来完成锥度的加工,用手摇锥度大约需要30分钟,而现在只用5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一工序,提高效率6倍。这一工作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被车间广泛采用。
如,钣金车间使用的松下co2气体保护焊机的焊枪总成的导电管前端断裂频繁,由于厂家设计的焊枪总成是一体的,损坏后只能更换焊枪总成,每套焊枪总成的价值1500元。钣金车间一线操作工刘在荣通过摸索试验,发现otc气保焊机的焊枪外观和松下的焊枪是一样的,不同的是otc的焊枪是分体的,前端导电管库中备有配件,里面带着丝,损坏后可以快速更换,刘在荣创新性地把otc的配件焊在松下焊枪的断裂处,用12元的件代替了1500元的部件,达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先后用此法对14台焊枪总成损坏的松下焊机进行了改造,共计可节约资金21000元。
另外,还有“金孟质量投保治理法”、“超长轴清平加工法”、“螺旋轴轴端周茂杰防尘法”等,这些以员工名字命名的操作法也已成为机械企业文化中色彩鲜亮的一笔。
第二个提高是,员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意识有了提高。
总裁指出“用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用创新保证产品质量,用创新促进产品质量”,今年以来,通过治理人员积极创新质量治理方法,一线职工积极创新操作法,不断用创新的方法保证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加工平台加工二车间(在设备卖断后),在铣床工序加工带有不规则的弧度及外圆的工件时,效率非常低,操作工张成金和工艺员崔志刚主动创新,成功地将铣床手动回转工作台改制成为电动传动控制,实现了自动化,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
如,安装平台安装一车间的郭圣果自去年7月份至今,9项重大创新获奖,合理化建议12条,为公司节约资金15000余元,也是机械总公司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获得集团创新能手的一线操作工。他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