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们的创新、合理化建议11项,创新效益达8000多元,产品质量稳步上升的同时,
工作效率还比以前提高了30。
如,文化治理中心推出的“质检员绩效量化考核”治理法,用“质检员工作业绩报表”的形式,让质检员每月的工作成绩汇报总结,将诚信、创新、市场索赔情况、对违规违纪的考核情况等全部纳入考核,直接与质检员的收入挂钩,软指标变成了硬指标,并有奖有罚,这无疑在给质检员压力的同时也给了动力,逼迫质检员主动积极的创新,主动的严把质量关、主动的进行质量反馈和市场索赔,对市场化运作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如,加工平台加工二车间质检员张成金,在v法造型线加工任务重、时间急,几乎天天是上完白班上夜班,一干就到了晚上10点多,经常晚上回家后,厂里打电话又回到车间解决质量问题。9月份张成金就推出了4项创新:“双孔定位加工法”、“一模多用提效法”、“弯板侧面定位加工法”、“样板划线加工法”。
如,钣金车间结合车间成本治理工作实际,针对成本核算过程中,因图纸修改、磅差、人为疏忽等原因,造成实际成本、预算成本、核定成本的数据不完整和入库落漏等问题的现象,创新推出了“环环相扣”工作法。即在每接到一份生产任务后,首先,车间核算员根据图纸,对照工件清单提前预算出工件成本,与公司核定价对比后再竞标。其次,根据工件实际重量、材料利用率、领料价格、周转件价格及制作费用等算出实际成本。再次,把预算价格、核定价格、实际价格同时对比,对反映出的问题立即整改,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最后,车间将班组的钣金件制作数量、开单入库数量和接收计划数量进行对照核实,无误后才为各班组核算工资。这一方法每个步骤相互制约监督,把成本核算工作紧凑的连接了起来。
如,钣金车间治理骨干熟悉到“车间主任有多大的决心,创新就有多大的效果,车间主任有大的意识,创新就有多大的效益”,根据本车间成本治理实际情况,创新推出了“成本双帐治理法”,施行两本帐治理,车间与班组之间进行买卖关系。车间建立总帐,各班组建立分帐,分帐记录班组领入和耗用的各种原材料、下脚料、辅料、易耗品,必须一日一结,当天出结果。月底根据班组领用原材料利用率、费用消耗情况进行考核。最终目的是提高班组的竞争意识,工资要赚的多,必须靠创新、靠提高材料利用率、靠利用下脚料、靠节约辅材、靠节约易耗品。
正是因为钣金车间的领导骨干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才积极发动职工参与创新,在车间营造了全员创新的氛围。今年5-7月份,钣金车间职工孙克三为了提高板材的利用率,自己开起了“板材下脚料超市”,为车间职工找料提供了极大地方便,再如,逄锦国班利用休息时间自发的将型材下脚料按不同规格、型材长短分类进行摆放,改变了过去各种料头不分规格堆放的旧传统,提高了下脚料利用率,钣金车间通过利用下脚料、将货场西南角积水区域进行了清理,从地下挖掘出大量被掩埋的各类型材,重新利用,9月份钣金车间共利用下脚料66吨,直接创造利润28万元,仅5-9月份,(仅利用下脚料)向公司上缴利润190万元。再如,为达到真正提高的目的,安装平台安装一车间开展了各选手必须给自己的参赛作品“挑出刺”来的技术比武;加工平台钣金车间组织了“自己为自己设障碍”技术比武,这都充分说明了治理骨干创新意识的提高。
如,安装平台二车间主任崔元海主任和员工一起研制的机械总公司第二台自制设备——挡胶板研磨机,直接取代了以前研磨挡胶板专用的进口磨光机,填补了公司空白。
创新重在推广,为让每个创新项目发挥其作用,公司出台了专门的创新推广制度,一方面要求每个部门定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