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解决部分干部不懂项目、不会抓项目、不会与客商谈项目、不会用市场经济手段运作项目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项目培训,提高各级干部寻找项目、洽谈项目、建设项目的实际能力。三要建立健全抓项目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落实重大项目建设领导联系、部门负责、定期报告、动态管理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政府部门报批代办、现场审批办公、预约服务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形成项目运转快速、便捷、高效的运作机制。四要创新企业经营激励机制。结合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经营激励机制,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上每年安排5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项目建设,各县区也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此项工作。今后,还要加大力度,尤其要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快、质量优、贡献大的企业和项目业主进行重奖,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风尚。同时,有关县区和部门要抓住省上企业管理权限下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和改制嫁接力度,本着以资源换项目、以场地设施引资金、以事业引人才、引客商的原则,力求国有资本退出到位,借助外力使其做大做强,不断壮大市属十强企业、骨干企业队伍。
二、把营造环境抓项目、促发展的突破口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营造抓项目、促发展的良好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经济发展的许多深层次环境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特别是受利益驱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认真研究解决。近几年来,虽然全市上下在营造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影响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四种带有倾向性”问题上,即:权力思想错位,主要表现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的倾向;政策服务滞后,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的倾向;不守信誉,不讲诚信,只顾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发展的倾向;法律意识淡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以罚代管的倾向。这几种倾向,尽管表现在少数单位、个别人身上,但对营造抓项目、促发展的环境造成的阻力很大,必须下决心解决。一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要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破除不顾发展大局的各种思想观念,坚决克服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着力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思想障碍,进一步强化营造环境抓项目、促发展的意识和自觉性。二是强化抓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要把营造环境与加快部门职能转变、业务建设、制度落实结合起来,加大整改力度,强化服务意识,摆正工作位置,集中精力抓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各行各业都要积极搭建抓项目、促发展的工作平台,调动和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让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对那些思想保守、长时期打不开工作局面,特别是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干部,该换岗的要换岗,该调整的坚决调整。对因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影响项目建设的部门、单位,要追究部门、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三、把营造环境抓项目、促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上。转变政府职能,主要是围绕建设服务政府、效能政府、法制政府、诚信政府,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一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结合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加大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力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凡属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事项要取消,力争两年内市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减幅达到70%左右。二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市、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改革审批方式,建设政务“超市”,进一步完善“一站式”、“一条龙”办公服务,公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