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并与多家烟厂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开拓巧烟市场,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
但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世贸组织取消中国烟草保护期的日益临近,国家烟草专卖局从考虑中国烟草的长远发展出发,为彻底打破地方封锁,建立全国统一的烟草大市场,以应对国际烟草业对中国烟草业的挑战,实施工商分离体制改革,取消县级公司的烟叶销售自主权,这是大势所趋。如何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呢?产品质量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县的烤烟产业无论在生产上或是收购管理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和突出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烟叶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一是择优布局和轮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择优布局的死角年年存在、重茬比例较大。在栽烟地块的选择上各自为政,缺乏有计划、有统一的、合理的安排,烟农不愿用好田好地种烟。这一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长期制约我县烤烟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烟农小规模经营与烟厂规模化、现代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近几年连片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烟科技户、大户不断涌现,但与国内、省内其它地区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一个乡镇只种几百亩或一户只种一、二亩烟的分散的小规模种植方式,不但造成烟叶质量参差不齐,收购中争级争价矛盾突出,而且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烟农的种烟收入也无法提高。
三是种植水平不高,科技措施到位率不够。主要表现在垄高不足、株距偏大、盖膜质量不高、耕作粗放、施肥不足、打顶过度、抢青采烤和烘烤技术滞后等方面。
四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旱移栽难度较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较弱,难以实现在最佳节令内移栽。
五是从事烟叶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和烟农文化素质整体上达不到形势发展的需要,难以适应烤烟生产各环节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生产上墨守成规、知识更新滞后、观念陈旧、凭传统经验种烟的问题在一些技术员和广大烟农身上表现明显,病害的防治上重治轻防、田间卫生意识淡薄的问题在烟农中普遍存在。
六是生产与收购不匹配。主要表现为:一是生产服务收购、收购指导生产这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尚未实现协调发展;二是生产、收购和二次验级出现脱节;三是站点建设与烟叶产量不配套,不该设的地方设了,该设的地方又设得不够标准,难以适应收购管理的需要;四是站
点管理水平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三、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加强管理,为我县明年的烤烟生产再上新台阶而努力
我县“两烟”产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司的重视、支持和关心,离不开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支持、理解和配合。我县的烤烟产业,自84年成立烟草公司以来,一直步履艰辛地走到98年。1997年市公司取消了**烟叶直调市公司的政策,把**公司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县烟草公司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两年多的努力,与多家烟厂建立了长期友好的业务供求关系,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全县烟农增收、财政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真正实现了“三者”利益的协调稳步发展,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有效保证,烟叶从1998年的16000担,增长到2003年的60834担,实现烟农总收入229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烤烟产业获得稳步快速发展,在我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支柱作用,为企业的自身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形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