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教育:一是强化基础理论教育。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善于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把握财政问题,认识财政问题,提高做好财政工作的能力。二是强化业务素质教育。积极鼓励干部职工通过函授、自修等形式参加各层次学历教育,进一步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现代财政理论和相关业务知识,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加快了财政干部的知识更新。目前全市财政系统已有75%的干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45岁以下的干部职工已全部达到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以上水平,财政干部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三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加强宗旨教育,开展财政扶贫解困、对口支援等活动,教育干部职工树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为群众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截止去年底,全系统已与山区十几个贫困村建立了“帮扶对子”,有100多人自愿救助失学儿童,近千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与此同时,在各级普遍推行了政务公开制度,实行了挂牌上岗服务,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完善了工作考勤制度,强化了内部约束,提高了服务质量,树立了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四是强化廉洁勤政教育。通过听报告、看录像、剖析典型案例等形式,教育干部职工筑牢思想防线,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上级的廉政纪律和财政干部“六不准”等规定,坚持实行离任审计、财务管理、车辆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增强了干部职工遵守财经法纪的自觉性,有效地防止了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三)实施“载体工程”,增强文明创建工作的实效性。各级财政部门普遍重视运用多种载体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使文明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增强了工作的吸引力和号召力。积极支持工青妇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深入抓好创建“青年文明号”、“爱心献功臣”、扶贫解困、巾帼建功、保护母亲河等群团活动,使大家在开展活动中提高觉悟,受到教育,截止目前,全系统已建成省级“青年文明号”1个、市级18个、区县级17个、全市创建“青年文明号”示范单位3个,在市直各部门、各系统名列前茅;积极开展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形成了一系列传统赛事和文娱活动,如系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五人制”足球比赛、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做到了寓教于乐,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陶冶了干部职工的道德情操,树立了干财政、爱财政、创一流、争第一的良好精神风貌。此外,各级注重加大投入,加强文明创建阵地建设和硬件环境建设。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和上质量、上档次的要求,分别加强了“五室”(创建荣誉室、档案资料室、党团活动室、报刊阅览室、文体娱乐室)、“四栏”(岗位责任栏、目标考核栏、政务公开栏、宣传报道栏)、“四小”(小食堂、小菜园、小活动室、小阅览室)建设,目前,市局和各区县及开发区财政局机关均“五室”完备、“四栏”齐全,乡镇财政所“四小”建成面已达30%以上,达到了文明创建三年规划的要求,工作、学习环境和办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坚持面向基层,推动系统创建工作协调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既要“系统抓”,也要“抓系统”,做到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具体工作中,一是注重搞好条、块结合,形成大创建格局。各级坚持抓好自身、延伸基层,逐级签订文明创建目标责任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