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驻到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帮助其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因此,工作队在具体工作中,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抓住驻村的关键问题,积极开展工作。一是要着力“治穷”。要在深入调查分析当地优势,找准制约所驻村经济发展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规划。通过政策宣传,示范带动、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科技服务、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所驻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做好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二是要着力“治瘫”。对于瘫痪和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意见,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必要的调整。要积极采用“两推一选”的办法,真正把群众拥护、组织放心的优秀人才选入党支部班子。对于第四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未成功的村,工作队要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法组织好选举。要支持、鼓励村党支部成员和其他党员积极参加村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竞选。三是要着力“治乱”。认真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邪恶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取缔**组织;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穷、瘫、乱的问题往往在一个村同时存在,因此,要针对所驻村的实际情况,坚持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促进所驻村尽快改变落后面貌。
在进村开展工作过程中,工作队不仅要重视办好送钱送物的实事,而且要着眼于长远,做好基础性工作;不仅注重为所驻村输血,又要帮助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注重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真正为所驻村留下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套好制度,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要努力提高群众的素质,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搞好农民的教育培训,促使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爱学习、爱科技的良好风尚,把农村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动力,为农村的长远发展打下人才基础。要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机制,树立起长远的观念、长远的眼光、长远的思路,努力使所驻村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由于这次工作队进驻的村情况千差万别,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各不相同,这就要求驻村工作队必须在把握总体任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首先要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通过抓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推动整个工作的开展。其次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帮助所驻村理清发展思路时,要深入调查研究,扬长避短。在指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时,要科学论证,按市场规律办事,靠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切忌搞行政命令,一哄而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在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矛盾时,要注意宣传和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按章办事,依法办事,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注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探索各种有效的方法和载体,真正入脑、入心,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其三要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下功夫把村“两委”班子建设好。要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巩固和加强基层政权。在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新党员,培养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同时,广大驻村工作队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严于律已,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