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是我的座佑铭,只要是自己看准了的事,无论花多大代价,付出多少艰辛,都要做下去,持之以恒,就能成功。
二、自己富了,身边的人跟着富,是我最大的快乐。
从我开始依靠科技种田后,我家渐渐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年收入逐年递增,特别是烟叶种植,给我家增加了可观的现金收入。周围的乡亲们开始认可我了,说这个种田娃真不错!自那以后,每天都有到我家取“经”的人,我都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对他们的求教,我非常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对关键环节,我还要重复好几便。对路程特别远的人,我还为他们提供食宿。有人笑我说,你们家成了免费招待所了,这种话,我感到非常亲切,这证明我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得到了社会的认同。1998年,我一共接待了1000多人次的求“经”者。
1996年秋季,我应聘当上了沙地乡教育站既不占编又不领补助的劳技课教师,负责沙地乡两所中学实验点的技术指导,培训全乡的农技课教师,每年有3500名小学生直接接受我的实用新型种植技术讲座。
我的左邻右舍由于采用新型种植技术开始富起来了,有的还拿“东西”来感谢我。我对他们说:我们一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我最大的快乐,没有白活一回,是我最大的满足!
三、荣誉不是我的终点,而是推动我走向成功的起点。
1996年12月,恩施州人民政府下文通报表彰我在粮食生产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授予我“优秀农民技术员”的称号,1997年1月,我又被评为恩施市特等劳动模范,并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同年2月,新华社专题播发了我的事迹,我这个土家青年的名字,还传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著名学府和科研单位,他们还多次写信和我联系。1998年12月,我被评为恩施市“十佳杰出青年”。
这些荣誉,给了我不懈追求的信心。荣誉不是我的终点,而是推动我走向成功的起点。党和政府给我这样高的荣誉,并在政治上给我待遇,使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成了一名国家干部,我深知任重而道远。
魔芋是沙地的特色产业,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1997年,沙地乡动员部分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魔芋,组织了15万公斤种芋投放到农户,由于没有现成的栽培技术,加之又是种芋远距离调运,创伤严重,损失惨重。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年冬季,我开始用鞭芋进行种繁试验,创造了鞭芋“二年促成栽培法”。同时,针对高山地区凌冻大,种芋越冬难的问题,我发明了“厢式增温催芽法”。经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认为这两种方法是解决大面积发展魔芋的最佳方法。根据推广试验,非常成功。我根据实验记录,撰写了《魔芋覆膜增温催芽带块移栽》一书,州科协将此书翻印数万册赠发到全州各地农户手中,我还非常荣誉地被邀请到全州很多地方,现场为群众传授技术。
当地魔芋种植户非常信任我,说有我的技术作保证,有当地政府对魔芋产业发展的重视,他们放心发展。现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非常高,今年,我乡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0户,5亩以上的有301户,全乡魔芋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其中种繁面积4000亩,预计产量可达2500多万公斤,产值可实现5000万元,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乡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