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乡(镇)统计工作考核的通知》(办号),为迎接省、市农村统计数据质量抽查,2月16日至26日,统计部门对全县各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和考评,现将督查、考评情况通报如下(考评结果见附表表一、附表二):
一、工作成效
(一)进一步健全了统计网络。全县21个乡镇都设立了统计站,配备了专职统计员,村(居)委会排了村(居)委会文书兼管统计工作,农村统计机构进一步完善,统计网络进一步健全。
(二)进一步夯实了统计基础。1、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有领导班子。各乡镇都有一个以乡(镇)长为站长、分管领导为副站长、统计员、村(居)委会文书为成员的领导班子,领导协调本乡(镇)统计工作。二是健全责任机制。各乡(镇)都制定了乡(镇)统计站长、副站长责任制、统计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和职责。三是有激励措施。城关、龙海、新洲、竹山等乡(镇)对村(居)委会文书的统计工作纳入乡(镇)对村级工作年终考核内容之一,与工资奖金挂钩,实行奖罚。2、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大多数乡(镇)统计站刷新了办公房子,添置了新桌子,换新了牌子,整理了柜子,统计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3、软件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进一步抓好了基层报表上报。城关、新洲、龙海、平、龙市、排山、竹山、平背、灵官、牌楼、羊脑、洋际、华王等多数乡(镇)能按照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实行乡(镇)统计例会制,每季定期召开村文书、企业统计员、项目业主会议,进行业务培训,把各项报表布置到村、到企业、到项目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抓好基层报表上报,做到基层报表齐全,上下数据一致。二是资料整理进一步规范。城关、排山、龙市、竹山、新洲等大多数乡(镇)都能以时间为顺序,把各项统计报表分门别类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存入档案盒,专人专柜保管,做到有凭有据,有据可查
。三是资料上墙齐全。大多数乡(镇)统计站把统计法律法规、七项统计制度、乡(镇)主要经济指标上墙张贴、上墙公布。
(三)联网直报工作进展顺利。绝大多数乡(镇)按省、市统计部门下发的《关于实行统计网上直报制度的通知》,装了宽带、路邮器,做到统计微机专机专用。从年6月份开始对乡村农业统计报表、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的报表和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及时向省市网上直报,网上直报率达9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乡(镇)领导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个别乡(镇)没有办公场地。个别乡(镇)至今还没有解决统计站办公用房,资料无处存。二是少数乡(镇)对上报的综合报表不审签,甚至在上报《乡镇主要经济指标表》时,在一些重要指标空缺情况下乱签字,不盖章。三是迟报、缺报现象严重。年豪山乡迟报缺报统计报表达10次以上,在第二次经济普查登记阶段报表严重滞后。四是统计经费十分紧缺。不少乡(镇)几乎没有排统计工作经费。必要的办公设施无法添置。为节省经费,少数乡(镇)法定的统计年报会议也不召开,村级、企业、项目单位的年报表、季报表无法布置。
(二)一些乡(镇)村级报残缺不齐,数据质量不高。不少乡(镇)没有把各项统计报表布置到村、到企业、到项目单位。基层报表残缺不齐(具体情况见附表表三、表四),投资项目、工业企业、乡(镇)财税、乡(镇)gdp等一些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错统漏统,数据质量不高。
(三)资料整理存档不规范。个别乡的统计资料从不整理,少数乡(镇)连档案柜、档案盒都没有,既不装订,又不入档,各项统计报表十分散乱,无处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