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县内企业用工难,推动劳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建设美好家园,经研究,现就进一步做好城乡劳动力就近务工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十七大精神,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好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县内企业用工两项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促进城乡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把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把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作为促进招商引资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民富县强的和谐汉寿作出新贡献。
二、重要意义
2.促进就近务工,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促进农民奔小康,关键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对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过去跨省劳务输出为主转变到县内县外就业并重的工作思路上来。
3.推进就近务工,是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县内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已经开始出现“招工难”问题。各级各相关部门必须下大力气,在城乡劳动力就近务工方面取得突破,为我县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促进就近务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城乡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有利于增强城乡联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各级各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乡劳动力就近务工,做到有序流动,稳步推进、协调发展。
三、主要政策措施
(一)提高就业技能
5.积极整合全县培训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机构建设,鼓励用人单位、具有资质的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根据培训后在我县的就业率,给予培训经费补贴。
6.分类实施技能培训。对45周岁以下、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本地劳动力,提供一次免费单项或中初级技能培训;对当年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半年至3年的职业技能教育,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对农村45周岁以上的大龄劳动力,开展1个月左右的适应性技能培训。培训工作由县劳动部门具体组织,依托就近的技术学校、培训机构及职业中专实施培训,凡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结业后考取单项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不低于80%。
7.建立县内校企培训合作机制。县内所有职业中专、培训机构以及用人单位要把校企合作、订单培训作为提高培训效果,推动用工对接的重要形式。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为培训机构提供培训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培训机构专业(工种)目录,建立交流对接服务平台,定期组织培训机构与企业进行培训交流等对接活动,推行校企合作,推行学生实训进企业,企业文化入校园。
(二)强化公共服务
8.加强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能力建设。完善乡镇(区)、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县、乡镇(区)、村(社区)广覆盖、全畅通、高效率的城乡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为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采用就业直通车等形式组织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温暖等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城乡劳动力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9.巩固村级劳动保障联络员队伍。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