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标准,提高其接受灾害袭击与抗损毁的能力。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强制设防制度。从现在起,全市所有新建公共建筑物都必须按照6级抗震规范设防;对学校、医院、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原有建筑物,要在全面开展抗震鉴定的基础上,采取撤除、加固等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同时,要加强人防工程、地震应急避险区等应急避险场所建设。五是建立健全应急重点物资贮藏制度。开展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全市应急重点物资贮藏制度和生产能力规划,着重抓好粮食、生活必需品、废品油、保电保水保通讯保交通等重要应急物资的贮藏工作。六是加强应急预测预警和指挥系统建设。重点加强气象台站、水文台站、地震前兆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防疫站、森林防火监测站点等专业机构及其科技条件建设,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和预报准确性。加快中心城区电子监控与报警系统建设,完善乡村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的公共平台。依照整合功能、统一规划、分步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强市、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提高政府应急指挥效能。
提高公众的公共平安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无数突发事件处置的胜利经验标明,三、大力普及应急知识。减少公众生命伤亡,首先要依靠公众的自救和互救。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该学校临时坚持应急演练,全校师生具有较强的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因此,大力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之基础。今年5月26日至6月26日,市应急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 四进”宣传月。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依照市应急办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四进”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好现场宣传、知识竞赛、媒体宣传、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各项活动,确保宣传月活动取得实实在效果。同时,要建立应急知识宣传普及长效机制,做到常抓不懈、耐久深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自觉学习各类应急知识,切实增强公共平安意识,努力提高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思则有备,居安思危。备则无患”只要人人都有强烈的公共平安意识,人人都有较强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各级各部门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就一定能够科学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有力、有序、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把人员和财富损失降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