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事,老百姓看不来,干了事,又不敢欠帐。欠着帐,做着事,村干部队伍并不稳定。不过,并没有完全丧失信心。说:村里再节约一些,明年再还一年帐,喘口气,后年争取新的基建项目。
175户,新车村有7个村民小组。575人,外出务工120人。200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新车村现有债务3万多元。其中1万多元是欠村干部垫付款,还有1万多元是村里改善基础设施的欠帐。但就在2007年,新车村还欠债30多万元。那么,短短4年时间内,这个既无优越自然条件、也无集体经济优势的小山村是如何解脱高额债务的呢?
这也是被债逼出来的1998年当村干部,跑出来的变化。新车村党支部书记跑项目的劲头在全乡是出了名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刚接手时几千元“白条子”漫山遍野。少则十多元,多则几百元。怎么办?拿着条子挨家挨户证实并兑现。新车村欠债的最高峰期,为应付各路债主,自己垫付过11万元,村报帐员唐汇娥垫付过9万多元。20072008年,国家建设扶贫项目落户新车,为新车先后带来90多万元资金,这便是等人积极呼吁,多方奔走跑回来的项目。这期间,村里积极配合工作组,发动群众,收集意见,筹集资金,上马扶贫项目,先后又有60多万元资金落户新车。两年后,新车发生的变化是喜人的不只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走到全乡前列,更令人惊喜的村里的老帐、新债也在慢慢消融化解。
这与等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集体努力息息相关。说:村干部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欠债的路还有多长?新车村的化债之路在全乡属凤毛麟角的典型。保运转,保稳定,压力是最大的上面说不能举债建设,村干部就没胆子做事。但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对老百姓有利的事,还是要做,只要不过于超前。但由于山区原本落后,自我造血功能差,所以他并不敢保证,村里今后要发展,难免不会增加新的债务。对于这些图强、思变的山村来说,欠债的路还有多长?
2009年,据统计。庄塌乡村级债务总额达到88.8万元,13个村(居)平均数达到6.8万元。主要包括村干部工资14.6万元,占11%基础设施建设如修路、农电改建、农田水利等68万元,占52%农业费税尾欠5.3万元,占4%
病痛”之因
1收不抵支产生负债。以前。收入渠道变窄,刚性支出又要保证,加剧了收支矛盾。农税改革后,尽管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得到弥补,但只能从一定水平缓解紧张状况,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垫交税费自愿负债。过去的农业税费征收过程中。村集体自愿为农户代缴各种税费,垫付后收不回来,导致“三角债”即农户欠集体,集体欠外债。税费改革之后,这笔钱不能再收取,尤其是实行惠农政策以来,不能硬性扣除,成为“死帐”
3公益事业增加负债。公益事业涉及道路硬化、农网改造、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医疗卫生等诸多内容。而目前采用的项目建设要求地方配套”政策。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很多村逾越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接受能力,财力缺乏、上级没有拨款、集体没有积累、摊派收不到位的情况下,只得通过贷款、集资等方式,造成举债建设。
4管理缺位造成负债。局部村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公开了但透明度不大,村集体贷款、担保等经济行为随意性大,大额开支管理混乱,发现时已成事实。加上每一届村干部都知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道理,以及政绩对自身利益的重要性,使得新任不会主动去揭前任“伤疤”更不愿替前任来还债。
5高额利息催生新债。由村干部在民间私人借贷引起的利息一般在1分到2分不等。息转本,本生息,债务利息成为新增债务,乡村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