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科学规划。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就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区域城乡体系规划、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和城镇布局,科学制定出能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县城、乡镇、行政村三级发展规划体系。
重点突出,合理布局。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要依照全县功能区划分,通过合理布局、重点发展中心镇,增强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集聚,全面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使城镇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平台。
凸显特色,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实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搞好定位,整合商业元素,培育支柱,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特色型城镇,增强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实力。城镇建设上要与农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为农服务的思想。同时,要结合乡情镇情,确立主导产业,并强力培育和开发,通过完善的市场体系,建成资源型和特色型的城镇发展格局。根据各地的区位优势、民族风情、自然生态旅游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从而增加城镇建设的经济实力。
一是改革户籍制度,放开农民进入城镇落户的限制,疏通人口流动渠道。二是改革土地制度。规范现行城镇土地使用与征用制度,实行有偿用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问题。同时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制度。建立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是改革保证制度,把社会保证覆盖面扩大到城镇的各种经济成分和用工形式,尽快建立有利于城镇发展的就业、养老、医疗平安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四是改革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可以考虑打破地区壁垒,实行兼并联合,富村联合穷村,强企业扶持弱村,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有机协作,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拓宽渠道,多方筹资。建立新型城镇化融资体系。下力气盘活城乡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探索市场化融资方式,多渠道吸纳城镇建设资金。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县内外资金,积极开辟信贷或债券融资渠道,通过贴息贷款、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政府投资,加大对城镇建设资金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以此全面发展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