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像我湘西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如何找准经济发展滞后原因,正确认识新型城镇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选好加快建设的途径,对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尤为重要。笔者试结合永顺县工作实际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客观分析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及其原因
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受发展基础、地理位置、资金人才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临时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差别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观念滞后,发展主动性、发明性欠缺。受激进观念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仅满足于对自然资源的低水平开发,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的主动性、发明性不够,不能很好地发挥、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没有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群体。加之新形势下,受交通、资金、人才、电力和城镇化等瓶颈制约,短期无法突破的影响,使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别不时拉大,二元经济结构突出。二是产业失衡,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迟缓。产业结构直接反映一个地区资源配置与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水平。永顺县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层次偏低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三是财政弱小,自我促发展、保增长力弱。四是平台欠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缓慢。县和县以下的中小企业发展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劳动就业、推进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于永顺县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发展非常缓慢,2010年底,产值过亿私营企业仅锦帛钰一家,同时作为非农就业主体的乡镇企业临时处于萎缩状态,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极大地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缓慢,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功能发挥不明显,仍然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五大瓶颈之一。
二、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构筑县域经济发展平台的关键因素。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心平台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只有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才干使县域相关各行业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集聚效益,形成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优势,增强竞争力;同时集中人、财、物力进行县域内水、电、路以及居民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由此促进经济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水平太低,肯定制约激进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因此,新形势下抓住城镇这一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可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而促进县域经济不时壮大。
实现劳力转移促农增收的重要手段。像永顺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偏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居住分散,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通过发展二、三产业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尽量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明条件,聚集能量,有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城镇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生活服务的中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沟通城乡交流的中介。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方面促进乡村文明向农村辐射,引导农民获取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形成新习惯,使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得到更新,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县与县以及县域范围内城乡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更大范围内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供平台,促进县域经济的全方位开放。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