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湘西的总体要求,依托外地优势资源和骨干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科技效果转化和产业化,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越来越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时提升,科技改善生态环境和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0%提高至2009年的51%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州共有各类科研机构7个,专业技术人员46000余人。2006-2009年研发、引进和推广新技术400余项,专利申请量732件,科技效果转化率达到50%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新增产值30多亿元、利税6亿元。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技术服务等方式。开发了纳米果王素、高纯电解金属锰、高性能锰铝合金、超细活性锌粉、超微细球形铝粉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45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率达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20%
三是科技服务“三农”效果显著。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栽培技术集成、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效果显著。2006-2009年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300多项。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4万余亩,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初步形成具有湘西特色的三大农业支柱产业。
四是科技促进民生作用凸现。公共平安、人口健康、教育培训、生态环保等方面。
三、突出重点。
一)着力构建四大优势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
突破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新材料产业:实施锰、锌、钒、铝等精深加工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开发一批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推动采选冶业向新资料产业转型,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湘西国家锰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以锰锌钒铝为重点的新资料产业集群,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国家新资料产业化基地。
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龙头核心企业,生物医药产业:以现代中药种植、有效成分提取与民族医药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以现代中药、植物提取、民族医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推进桔橘、猕猴桃、茶叶、百合、玉米等量大面广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健康食品产业:实施优势农产品和名贵动物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皮渣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加强山区水面特色水产,以及梅花鹿、湘西黄牛、湘西黑猪、大倪等名贵动物资源的开发,培育绿色食品、特色食品为重点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
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提升旅游管理水平。现代旅游业:实施文化创意旅游、特色旅游商品、旅游管理等重大科技专项。
二)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突破锰锌钒铝等矿产资源的废渣和低品位矿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维护领域:实施废渣有价金属、水果皮渣综合利用重大科技专项。资源加工利用密集区开展循环利用的科技示范,开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节能与热能回收利用重大科技专项。节能减排领域:针对当前我州电解锰、电解锌行业能源消耗高、电力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效益大幅度降低甚至举步维艰的实际需求。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科技在解决或改善地方病防治、气象与地质灾害、公共医疗体系、居住环境、社会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优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设备,显著提升民生保证能力。
三)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