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刘延东国务委员在今年十月召开的两院院士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都十分强调科学技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州加快“两型四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实现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需突破保守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之路,加快我州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但仍有一局部领导抓经济发展的思路还停留于依赖资源和政策的激进思维模式,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是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没有看到州经济发展已由市场机遇型向技术竞争型转变的形势,没有看到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面临资源枯竭、能源价格上涨和环境压力不时加剧等形势,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
一是提升产业竞争力需要科技提供有力支撑。州的产业是典型的资源型产业。但产业结构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地位。例如,矿产资源加工业还属于粗级加工产业,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不多,企业赢利水平低,特别是受优惠电价取消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企业举步维艰,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开发高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降低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如将主导产品四氧化三锰开发成下游产品软磁铁氧体,产品价值将增值2-10倍。又如,农业和植物资源加工业因受品种、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制约,优势农产品市场价格低、加工水平低、深加工产品少,以种植规模达到100万亩的柑橘产业为例,鲜果市场价格仅1-2元/公斤,沿海地区鲜果市场价格已达5-10元/公斤,以柑橘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尚未形成市场品牌,皮渣综合利用、特色植物资源提取等产业也未形成产业规模效益,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强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实现可继续发展需要科技提供坚强保证。州已经进入矿产资源紧缺的时代。低品位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矿产资源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以锰矿产开发和加工为例,州锰矿品位大多在18%以下,能源利息占生产成本的30%按目前的开采量和加工量估算,每年将产生200多万吨尾渣和废渣,每年将消耗20多亿度的电力资源,同时随同钒、铝、锌等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将对我州的采矿区和加工区的生态环境以及能源供给形成巨大的压力。为了保证我州矿业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需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尾渣和贫矿利用技术、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维护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建立节约集约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是关注民生、惠及民生需要科技提供有效支持。湘西州属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民素质低,谋生技能激进单一,收入水平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脱贫致富的压力大;矿山数量多,分布较分散,生产管理方式较落后,平安隐患多,平安保证能力有限;受矿山开采的影响,密矿区发生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比一般地区要高;公共医疗与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保健总体水平偏低。为此,解决公共平安、自然灾害预防、农民脱贫致富、人口健康等重大民生问题,迫切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民生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时提升。
州科技工作紧扣科教兴州战略目标,十一五”以来。依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