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是面临的一大课题,为此,笔者以农业大县、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为例,新时期贫困地区如何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县已初步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群带,农民增收致富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但是弱质产业多,优势产业少,无力承载农民增收致富的重任。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培育农业支柱产业。一是提升激进优势产业。要因地制宜,着力实施“四大农产品精品基地”工程。即做大做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以“松柏香米”品牌为核心,以松柏、高坪、颗砂等乡镇为重点,形成连片种植面积25万亩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做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以王村、抚志、高坪、青坪、列夕等乡镇为重点,把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做大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壮大柑桔、猕猴桃等特色林果业,以长官、王村、勺哈、松柏、高坪等乡镇为重点,使水果开发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10万吨;做大畜牧水产基地,巩固完善省级认定的武陵山天然绿色肉品”生产基地建设,利用酉水流域和高家坝、杉木河、松柏等大中型水库发展“美国斑点叉尾鮰”银鱼”桂鱼”等优良水产鱼类养殖。二是要嫁接外地优质产业。要结合外地发展条件,依照积极稳妥的原则,认真考察筛选外地优质产业。具体操作上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引进优质产业的同时,要引进产品的销售市场、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要注重搞好试点引路,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循序渐进,切忌头脑发热,盲目推进,防止水土不服和市场变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加强与外地优质产业基地特别是龙头加工销售企业的联营合作,依照产业引进地所属生产车间的定位进行规划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避市场风险。三是要发展现代新兴产业。县具备良好的生态优势,随着交通状况的不时改善,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条件日趋幼稚。要紧紧围绕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这一目标,积极争取食品绿色认证,大力推广规范化生产,引进无公害生产加工新技术,做大做强生态农业,打造农业精品名牌。
二、要全力打造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还体现在对农业初级产品进行一次乃至多次加工的水平上。县作为农业大县并不缺少初级农产品资源,农业的高效不只仅体现在农业自身的增产增收上。缺少的一批能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大大提高农业附加值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一是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培植一批以优质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增值空间,使产业优势转变成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优先安排发展资金、优先协调生产要素、优先提供贷款等手段,重点扶持本草制药、猛洞河米业、武陵牧业、永攸松脂、中涛茶油、岚湖香料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引进外资企业。要围绕建成“泛珠三角”地区产业梯级转移的衔接基地,充分利用农业部、湘潭市对口扶贫的契机,树立外向型思维,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优势农产品资源开发项目论证、包装力度,积极参与“深洽会”农博会”等招商活动,大力推介我县优势资源,引进一批管理先进、实力雄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工业园区,以园区为核心,形成原料供给、精深加工、产品销售等配套产业群。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加工科技开发体系,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实行产学研结合,大力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速科技效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创品夺牌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抓品牌就是抓质量、抓效益、抓市场、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