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程序,协议模糊、合同不清、责任不明等现象普遍存在合同文本法律效力极低,潜在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移民后扶等“以地获补”惠农政策的实施,土地维权案件明显增多,正是无序流转土地隐藏矛盾爆发的具体体现。
二、引导贫困山区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意义
一是缓解农村用地矛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再延长30年不变、林地承包经营权再延长30年至70年,整个农村土地山林自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其承包经营权相对稳定,一些乡村“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矛盾日愈突出,土地经营权亟待流转予以平衡。同时农民受子女入学、经商、婚嫁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无人经营的富余土地急需流转。因此,必需及时引导,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和撂荒,确保健康、有序、规范流转。
二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时深化,农村产品、产业结构的不时优化和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不时提高,加快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加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高效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高效化运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三是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2007年湘西地区有50余万人外出务工,以人平1亩土地计算,至少会有50万亩土地参与流转。如果科学引导这些可以参与流转的土地资源健康有序流转,妥善解决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给农民让出空间、余出精力,解脱了土地的束缚,放心外出就业经商,甩手大干,既可以支持城镇化建设,又可以到更广阔的空间获取更高的价值,为社会发明更多的财富。
四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有效集中土地资源,加速富余土地资源流转和集聚,支持种植大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土地,引进和推广高新技术和高效品种,有计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运用农业机械设备代替人力,迅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引导贫困山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一是加强土地依法流转意识。加强土地依法流转。科学引导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适应新时期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需要,也是综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继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只有真正经过合法流转的土地资源,企业或个人才敢于大胆地投资,甩手大干,放心经营。只有依法流转土地,规范流转土地的期限、条款等内容,才干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农村土地流转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尽快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站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高度,把规范土地流转工作作为关心民生、关爱农民、关注农村的大事来抓好抓落实。始终把依法流转放在工作的首位,坚持在自愿、有偿、公平、公正”原则下开展流转工作,切实维护好土地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强租、骗租等侵权行为发生。
二是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要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并按土地资源总量实行定性、定编、定岗、定人、定经费,层层专抓,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机制。负责土地流转的机构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动态,分乡镇建立土地流转台帐,收集土地流转供需信息,规范流转合同文本,变卦土地经营权证,调查和处置土地承包、流转纠纷等工作,并且组建好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认真搞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供求登记、信息发布、项目推介、中介协调、指导鉴证、跟踪服务和调处纠纷等服务工作,引导农村土地合法、健康、有序流转。
三是规范土地流转法规体系。遵循《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方法》等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