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科技,着力为生态降压。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农村公路为连结产业发展的纽带,充分整合支农资金和项目,着力打造高坪、松柏等农业生态园区,以园区为聚集资金、人力、物力的平台,推广运用高新技术和尝试良种良法的示范中心,加快发展平安、高效、节能的生态农业,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的可持续增收,并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梯次推进,规模壮大,引导更多的农民从低效益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链条中解放出来。三是推行新工业,着力为生态解压。注重发展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的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选用高附加值的优势项目,对新上项目和企业,严格将环评达标放在第一位,从源头上控制企业污染排放。近两年县利用良好的水能资源,重点引进高家坝电站、海螺电站、马鞍山电站扩容技改和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推行电力体制改革,实现小水电装机3.4万千瓦,加快实施以小水电代燃料,确保百万亩森林免遭破坏。四是发展新经济,着力为生态分压。由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民科技能力不强,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对生态资源的破坏、消耗和浪费十分严重。因而,既要提速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产出效率,更要积极开展农村劳动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努力增强就业转移力,科学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富余农民就近从业或异地就业,减少区域内从事低效益、高消耗激进农业的活动主体。2006年全县共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引导性培训4万人,科学转移9万劳力,实现劳务收入39亿元。
三、坚持旅游兴县。促进三次产业快速升级
污染少、效益高的向阳产业”有利于生态和谐、环境友好的无烟工业”特别是生态相对完好的贫困地区,旅游产业作为一个被经济学家和世人广泛关注的绿色经济。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做活绿色经济已成必然之势。
县以独特自然风光为载体,近年来。科学整合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扩大旅游竞争力。2006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05.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力支撑。具体运作方法,一是挖掘原生态文化,增强吸引力。县属湖南省民族文化先进县,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境内有见证土家族历史文明的溪洲铜柱、老司城遗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王村古镇等景观;有多姿多彩的土家摆手舞、茅古斯、土家唢呐、打镏子、板凳龙等民族歌舞;有深受世人青睐土家织锦、刺绣、蜡染、木雕等民族工艺品;有神奇迷幻的楚巫文化、土司文化、土家族文化等文化遗产,通过挖掘、维护和整理,一个以彰显土家族原生态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土家源”精品旅游线路正日愈建成,与张家界生态资源互为补充和延伸,吸引力明显增强。二是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扩大辐射力。利用猛洞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小溪国家级自然维护区、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字号生态资源来扩大招商融资,通过转让猛洞河漂流经营权,吸引韩国ib株式会社投资开发不二门森林公园,聚外资、集内力,培植发展一批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探险漂流、温泉疗养、拜佛论道等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和经典景观,重点打造“天下第一漂”中南十三省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唯一幸存的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等品牌,提高旅游知名度,进一步做活生态旅游文章。三是营造生态旅游圈,提高承载力。以张家界荷花机场和贵州铜仁大兴机场的空港,以枝柳铁路、209国道和省道等枢纽,积极采取“生态融城”战略,优先维护和培植旅游干线沿途的生态植被及景观,努力营造大生态、大湘西、大旅游的生态背景,实现永顺旅游与周边景区的连缀和一体化。同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