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例活动、结对帮扶、设岗创星、双培双带等一系列活动中渗透党风廉政建设内容,抓好基层组织基本活动建设。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惯例手段。另外,还可以创新工作载体,做到三个结合”进一步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背景和大环境中去。增强工作的连贯性和可继续发展性。依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各个环节中逐步渗透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生产发展,要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生活宽裕,要引导勤俭节约的习惯;乡风文明,要融入廉政文化的内容;村容整洁,要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管理民主,要体现民主集中制的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内容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有机结合,更利于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顺利推行。
二是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婚丧嫁娶举行各种仪式、逢年过节进行特定活动。能够使人们充分地交流沟通合作,很能凝聚人心。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就要通过这些有较强凝聚力的活动载体进行深入渗透。红事提倡勤俭节约,刹住奢侈浪费之风;白事鼓励破除迷信,严肃科学地寄托哀思。坚决抵制、杜绝逢年过节中异化的礼尚往来”特别是要狠刹红白喜事中的相互攀比、借机敛财的不良风气。
三是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同墟场文化结合起来。把党风廉政建设内容融入到廉政文化建设当中去。党员积极引导,开展廉政书画展、书写并赠送廉政对联、廉政文艺节目扮演等活动,使廉政文化根植党员和群众心中。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利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村文化长廊、阅读室等场所,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倡廉、行动守廉”等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
四、抓好基本制度建设。
加大党建基层基础工作,制度是各项工作最有效的抓手。农村。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财,必将营造出清正、和谐的农村工作氛围。
一是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局部地区村务公开有“三不”现象:即不公开、不完全、不真实,引起群众满意,导致上访增多。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双月或者一季度召开一次由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参与的交流会,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可以有效改进村务公开工作。具体来说要做好“四个转变”公开内容上,由局部公开向全部公开转变;公开形式上,由静止公开向静止与直接对话公开相结合转变;公开时间上,由定期公开向随时公开转变;公开顺序上,由随意操作向有序公开转变。
二是推行民主议事制度。必需坚定不移地弘扬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决策和共同监督。有效推行民主议事制度,公推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的村民代表参与并监督村支两委的各项工作,具有很强的透明度和说服力。充分发挥党员在民主议事中的先进性,形成意见的正确引领,必将把各项工作引上正规渠道。民主议事制度能够克服权力相对集中的弊端,减少为个人或特殊关系人谋取利益的几率。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有效途径。
三是创新基层监督制度。形成相互监督;推行干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健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严格执行重点工程必需向乡镇纪委备案制度;发挥驻村干部功能,试行乡级巡视制度,加强上级巡查和监督力度。村规民约中体现反腐倡廉的内容,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支两委的公共权力和行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