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亩优质高效蔬菜基地,300万亩速生丰产林及林下经济基地,200万亩以茶叶、甘蔗、木棉、八角、草果、蚕桑、中药材等为主的经济作物基地;积极推进100万亩石榴基地、20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
二)全面实施“农业龙头带动农户增收”工程。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务实举措。要以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市场拓展为重点,依照“建基地、强龙头、带农户、拓市场、创品牌、增收入”思路,坚持工业化引领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多环节、多层次、多领域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由低层次向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迈进,努力形成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一是大力推进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建设。依托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点抓好蒙自—开远、弥勒—泸西、建水—石屏—个旧3个万亩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现代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现代设施畜牧业生猪100万头、家禽1000万只,设施农业总产值达44亿元,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培训、示范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二是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依照“扶优、扶强、扶大”思路,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扶持和引进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入驻我州参与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育、扶持、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州级及州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突破100户,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5户以上、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30户以上,农民人均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纯收入达70%以上。鼓励和引导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与联营,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集团,提升我州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额和品牌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照“加快培育一批、积极改造一批、迅速规范一批、努力提升一批”思路,鼓励、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技术服务部门和农村能人领办、兴办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000个以上,建成州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00个。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组织制度、利益联结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产加销关系,十二五”末,全州6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工和销售。四是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我州光热水土条件优越、优质农产品较多的优势,坚持产品品牌和产业品牌偏重,大力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大力培育、提升和做强“云恢290和“滇屯502等品牌优质米、石榴、枇杷、红枣、奶业、生猪、禽蛋、蜜桃、杨梅、柑橘、高原梨、香蕉等一大批在省内、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培育创立5个国家级、20个省级、60个州级、100个县级农产品品牌,使品牌农产品对农户增收的贡献率提高23个百分点。五是大力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加大“乡村流通工程”实施力度,加快推进乡镇集贸市场和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农超对接和物流配送,全州尽快形成以州级综合批发市场为中心、县市专业批发市场为支撑、田间地头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为补充、与国内外市场相衔接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