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作用,政府引导。加大财政投入,制定扶持政策,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万元增收行动中来。
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分类指导。突出县域特色,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畜则畜、宜果则果,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规模化产业布局;围绕增收目标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制定农户增收方案,力争做到农户增收规划到县市、农户增收方案到乡镇、增收项目定点到村、工作指导到户、培训服务到人。
龙头带动。以市场为导向,市场主导。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高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促进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
社会帮扶。进一步扩大区域协作,区域联动。充分发挥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对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发展格局。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商企业、群团组织以多种形式结对帮扶农户脱贫致富、守业致富和增收致富,全面形成先富带后富、共同建小康的格局。
科学发展。坚持把促进农户增收与发展现代农业、农田基本建设、耕地维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维护生态。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
四、工作重点
推进农户万元增收行动计划,围绕上述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实施原则。重点是全面组织实施好5大专项增收工程:
一)全面实施“产业提升保证农户增收”工程。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主要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任务。要从我州的农业产业实际动身,围绕全州农业产业建设“8311行动计划的贯彻实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促进农业结构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效益的目标迈进。一是做精粮食产业。依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突出科技、主攻单产的思路,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平安。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调整粮食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发展特色优质专用粮食,既保总产,又增效益。个旧、开远、蒙自、建水、弥勒、石屏、泸西、元阳等县市建设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粮食高产示范区、中心示范片和核心示范带,2015年,确保全州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1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15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从粮食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占农业收入的20%以上。二是做强畜牧产业。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加快以畜禽规范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为主体的生猪、牛羊、家禽、奶源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到2015年,全州畜牧业产值达135亿元,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20亿元,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20%以上。三是做优烤烟产业。以弥勒、泸西、开远、石屏、蒙自、建水、个旧、屏边等8县市为重点,积极推进泸西12万亩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及全州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烟区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塑造红河特色烟叶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建设和改造基本烟田面积达120万亩左右,实现优质烟叶产量200万担左右,使烤烟产业成为北部县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四是做大林果蔬产业。巩固粮食生产、坚持“两烟”优势的同时,重点打造林果蔬种植业“八个百万亩”基地,即到2015年,基本建成300万亩核桃基地,100万亩以优质桔橙、优质香蕉、优质蜜桃、优质梨、大枇杷、小红枣、大杨梅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100万亩橡胶基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